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绘画,究竟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何种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对孩子来说,美术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拥有多深的技法功夫,而在于具有善于表达的勇气创造精神。就像从小锻炼身体是为了一生体魄健壮而并不是为了跑得多快、跳得多高一样

家长支持、鼓励孩子去涂抹探索、胆大妄为才是重要的,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成为艺术家,但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有个性有艺术修养和有社会能力的人。美术教师应该是有较高艺术修养,有社会责任与能力,善于带领孩子变着法子在美术的道路上快乐嬉戏与行走的人。儿童的美术学习源于一个很朴实的动因,快乐而为,成长需要。因此,少儿美术教育教学应在尊重少儿的前提下,熟悉他们的身心发展,充满关怀、循序渐进地教他们学美术。关怀不是让其满足物质需要而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是需要我们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相信、肯定、鼓励他们走向自信,而不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孩子喜欢画画,这不是某种稟赋的暗示,这是几乎每一个健康孩子所共有的本能,这是每一个孩子成长必需的一个发展机会。

感官体验是儿童形成有意识的审美体验的前奏,充分而全面的感性活动是唤起儿童有意识的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唤起儿童对自我价值认识的必然途径。参与到对事物的直接体验的艺术活动,可由此而触发孩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达到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个性,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他们依托此活动而逐渐充实起自己内心对物质外界的理解,形成思想。我们只能教好可以教的方面(知识、技能、方法、做人),启迪好不可以教的方面(感受、悟性、思维、精神),尊重是老师要必须明白的道德品质,引导是我们唯一可做的,让孩子自我整合、表现与完善,尽可能发掘每一个孩子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智慧。

当孩子来到这个“奇幻”的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神秘,他们一开始就用人类最原始也最有效的直觉方式来认知世间一切,“无知”中却充满诗人与大师一般的浪漫。孩子的世界我们其实对它太无知,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力量想把我们所谓的知识僵化地注入给孩子。而儿童的美术教育却应该建立在学生通过感知而获得感受,进而上升到情感。因此美术教育基本上在一种体验层次中进行的应该让孩子直接的接触对象的感觉特征,如形状、光色、材质等。

儿童美术启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最具有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从抽象灵感的点燃,到创造性思维的自由表现,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也可以说,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活动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教育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想当画家才学的,儿童美术启蒙教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美术本身。有远见的家长们已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期望孩子学习美术有个“好收成” ,并渴望帮助孩子学习成功。家长在孩子学画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家长怎样看,直接会影响到教师怎样教,家长在教育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要知道让孩子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地涂画,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愉快和重要。他们正是通过这个绘画过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这种感觉正是一个人获得事业成功后有了成就感的“雏形”,我们家长和教师都要保护好这个"雏形” ,发展好这个“雏形” ,使孩子在绘画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