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班队建设> 详细内容

探水稻生长秘密 养勤俭节约美德——二19班级特色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2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时刻关心的问题,今年疫情所带来的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而这场教育更是宜早不宜迟,身兼班主任与辅导员的我们又该如何上好“勤俭节约”这堂德育大课呢?

我们的学生生于一个幸福的时代,物质充足,衣食无忧,孩子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到节约节俭的重要性。据了解,我们的学生多居住于城镇,对食物的生长来源并不清晰。因此,笔者决定从学生们熟悉的“米”出发,了解“米”从生长到收获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会稻米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能够光盘行动落实到每一餐、每一顿。

一、线上线下,探水稻生长秘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许多小队员幼儿时期就会朗诵《悯农》,可对诗中的涵义却不甚理解。“每一粒米的收获到底有多艰辛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小队员们紧跟辅导员指示,线上线下齐下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全方面探究了水稻生长的全过程。

有探索就会有发现,有发现就要有展示。十月上旬,我们班举行了“稻一生”分享交流会。小队员们的实践成果在主题班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家积极上台与小伙伴们分享交流他们的收获。同时辅导员老师还邀请了农作经验丰富的队员奶奶给大家介绍水稻的种植收割过程。放水、除草、治虫......漫长的生长时间和农人耐心细致的侍弄赋予了水稻清甜的口感,是农家一年的口粮。队员奶奶简朴质纯的语言中,娓娓道出了侍弄稻田庄稼的繁杂与辛苦。

在辅导员老师的提示下,队员们形成了统一认知——水稻从萌发期到完熟期共要经历十个阶段,历经春夏秋三季,它的生命周而复始,从谷粒幵始发芽,回到谷粒归仓。于是,队员们纷纷手执画笔,挥毫泼墨,将水稻丰富的一生浓缩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二、 田间埂上,感颗粒归仓

    对于“勤俭节约”,通常教育习惯于简单说教,止步于挂标语、喊口号,这种不痛不痒的宣传套路难以触及学生的灵魂,并不能让他们积极响应,要想德育有成效,必当从课堂走入自然,从书本纵向实践,简单的课堂讨论也还是不够的。

十月,正是水稻馈赠的季节,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大型器械在其间不知疲倦地穿梭。辅导员老师带领小队员们走上田埂,捡拾田间收割后遗落的稻穗。当沉甸甸的分量握于手中时,队员们惊觉到这背后藏着的汗水是那么厚重,稚嫩的小手不禁将它们握得更紧了些。

欢喜、感动、敬佩......浓烈的感情在胸怀间奔涌,小队员们迫不及待要抒发出来,这份冲动再次促使将激荡的情感尽诉笔端,喷薄在纸上。

更有队员学着农民伯伯忙碌的模样,晒稻、装袋,勤勤恳恳地耕耘收获,体会着祖辈老人的辛苦。

三、庖厨之乐,品稻米美味

俗话说“新米吃三碗”,刚收割的稻米晶莹饱满、颗粒均匀,队员们迫不及待要制作几份关于“米”的美食。这下父母打了下手,小小少年大显身手。蛋炒饭、锅巴......哪怕是一碗简简单单的白米饭,他们也吃得停不下碗。知其不易,方知珍惜,他们不仅能在学校光盘,在家也懂得不浪费了。

习总书记说:“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从古至今,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在稻米系列活动的开展下,小队员们真正意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勤俭节约不浪费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光盘行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