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六6、六7中队寻访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
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棵棵幼苗心向党,长大才能成为祖国栋梁。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传承红色精神。近日,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五(2)、六(6)、六(7)中队的部分少先队队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寻访了红色教育基地——海安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
致敬革命先烈 学习红色精神
春分时节,细雨纷纷,走近烈士陵园,大门上方的红五星和“浩气长存”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四周松柏青青,绿草茵茵。走进院内,在高16.1米的“新四军联抗烈士纪念碑”前,师生列队肃立,默哀、鞠躬、敬礼、献花,表达自己对长眠在此的161名联抗烈士的悼念之情!
跟随着红色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穿过廉政长廊,缓步走进高凤英烈士新四军联抗纪念馆。纪念馆内详细介绍了“联抗部队”成立的背景,活动区域,主要领导者和重要战斗。听了讲解员的介绍,队员们仿佛来到了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看到陈列柜里当时战斗时的文件原稿,战士们与敌人搏斗时使用的刺刀、枪械,队员们在每一个展柜前都久久驻足,抗联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感染着他们每一个人,不少队员都不由地发出一声声敬佩的感叹,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懂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
聆听红色故事 寻找红色记忆
接着,队员们一起来到“明理堂”,认真地聆听了讲解员给大家讲述抗联部队司令员——黄逸峰的英雄事迹。
黄逸峰又名黄承镜,江苏东台人,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12年的学习,学生时代即投入革命活动。1925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次被迫离党又再次入党。抗日战争爆发,利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的合法身份,到苏北从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当时的苏北,军事形势错综复杂,日伪军占据了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咄咄逼人;黄逸峰凭借自己在苏北地区的威望,利用蒋介石大印的委任状,很快打开了局面。在陈毅的指挥下,他劝说国民党军与共产党合作,实现了统一战线,取得了黄桥决战的伟大胜利,确立了新四军在苏北的领导地位。黄桥大捷后第4天(1940年10月10日),“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简称‘联抗’)”宣告成立,黄逸峰出任司令员。
讲述寻访感悟 坚定红色信念
活动结束后,参加寻访的队员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寻访感悟。辅导员老师们利用少先队活动课,请参加寻访的队员们给班上的其他队员讲述了他们聆听到的红色故事,队员们认真聆听了他们的讲述,都被烈士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打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传承先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传红色基因,承传承担当,播种未来之希望。中华之魂,吾辈少年当自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相信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通过寻访家乡的红色基地,队员们一定能够用实际行动,做党的红孩子,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