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活动剪影> 详细内容

正月半,炸麻串——城南实验小学六15班开展“家乡的元宵习俗”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2-02-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城里人的花灯,乡下人的麻串”,海安的元宵节富有特色。花灯常见,这麻串嘛,小朋友们可没怎么见过。又是一年元宵节,城南实验小学六15中队的队员们开展了“正月半,炸麻串”的元宵主题活动。

 麻串,是用上一年沟河边长出的柴草捆扎成的约大腿粗的草捆子。扎麻串很有讲究,平常年景扎十二节,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闰年就要多扎一节。

元宵节晚上,队员张海涛在爷爷的指挥下,扛起点燃的麻串在田垄地头挥舞起来,麻串在田间洒下一路噼啪炸燃的声响。红红的火苗照亮了高低不平的田埂,也照亮了大家欢快的脸庞。点燃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  

这一特别的体验在班级群里引起大家的围观,海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麻串谣“正月半,炸麻串。人家的菜,洋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正月半,炸麻串。人家的菜,挑一行,不够老娘尝一尝;我家的菜,挑一棵,全家吃得暖和和……”像一阵旋风,引得大家纷纷传唱。

队员田宇还对“炸麻串”的习俗进行了追根溯源,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学生讲堂”,向大家介绍了这一习俗的由来:

“炸麻串”,也叫“放哨火”或“放烧火”。据说明代中叶以后,被称为"倭寇"的日本海商、海盗经常到我国沿海抢掠,海安人民为了抗击倭寇,用柴草扎成火把,轮流放哨,称之为"哨火"。有一年正月半,倭寇奔袭,人们纷纷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战。繁星一般的火把倭寇吓得转身就逃,大家奋勇追击,杀死不少倭寇。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形成了“放哨火”的习俗。

海安老农在元宵节这一天,还会放火将田边、河沟边的野草烧掉。这些草丛是害虫的越冬栖息处,将它烧掉,既能减少虫害,又能肥田,农民们自然乐于“放烧火”。于是这一习俗一代代流传下来。    

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对对家乡的“炸麻串”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家感受到,随着农耕时代的远去,虽然有不少古老的习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变样了,甚至消亡了,但老百姓年年岁岁期盼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心从未改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