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材料一
人类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正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健康的心理是公民社会行为的基础,是潜能和创造性开发的前提,是国民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在每个人身上也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都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近年调查表明,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些也正是学校面临的棘手问题。
3.虽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自卑、恐怖、焦虑、冲动,学习动机不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偏差等问题。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调适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学会调节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内部和谐。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2.发展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其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1)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也不讽刺羞辱学生,做到“蹲下来与学生谈话”。
(2)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合理的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其教育的对象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我们在制定心理教育计划时,在确定心理教育的内容时,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特别要给那些内3.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成长与发展,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与接受教育的动机,我们强行实施的教育必定由于学生的抗拒与冷漠而没有效果。同时,心理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助人自助”,只有让学生成为这一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1)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2)鼓励学生“唱主角”。
(3)设计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4.预防矫治与发展养成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层次的功能,一是预防与矫治功能,二是促进发展功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矫治学生不适应行为,消除或减轻少数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还要帮助大多数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学会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喧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应付挫折,减轻痛苦与不适,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保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