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
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卢海莉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文,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
2.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指导学生与现代文《学棋》对照学习,初步理解古文《学弈》的故事内容
3.在对照学习中,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现代文理解古文,体会古文的文学韵味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古文的最后三句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棋》,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学的《学棋》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大体内容?其实,《学棋》是根据一篇古文改写的。
2.(出示课题)这篇古文的题目叫《学弈》,这个字读yì(第四声),(齐读课题)你知道弈是什么意思吗?弈是下棋的意思,那学弈就是——(引导学生说)学习下棋
3.瞧!借助我们学过的课文《学棋》来理解“学弈”这个题目,一点都不难!
(设计意图:学生对古文学习都新鲜感,初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运用新旧结合理解课题,消除学生对古文学习的陌生感,降低学习的度,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出示课文)自己尝试着先读读这篇古文,看看这篇古文跟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出示课文和相关拼音,学生在位置上自由朗读)
2.指名说初步朗读的不同感受。
你觉得这篇古文跟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教师评价:只要我们理解了意思,古文读起来就会没那么吃力啦!
3.这篇古文中有些生字词,我们来认识一下
(1)出示:
诲 惟 鸿鹄 援 弓缴 俱 弗若 矣 曰
指名读,齐读
(2)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藏在这句话中(课件显示红色)。我们来看看!
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
a 第一个字“为”,它读第四声,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说:因为)。
出示:为:因为
b“与”这个字在这句话中读第二声。它相当于“吗”的意思
出示:与:吗
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4.出示:曰:非然也。
“曰”这个字平常我们也接触过,它相当于哪一个字?(说)
5.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基本读通顺啦!
6.指名读 ,师生评议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这篇古文, 其他同学做小老师点评点评。
小结:看来古文读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要想把它读好,就要先理解古文内容。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主要是识字教学,古文教学更要重视,并且要寓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对照理解,读好课文一二句
其实《学弈》这篇古文理解起来不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学过《学棋》这篇现代文,我们可以对照阅读(板书:对照阅读)
1.两篇课文对照,理解第一句。
(1)请大家拿起课文,我们来看第一句,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从右边《学棋》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指名说
(2)句子是理解啦!这里有几个词老师要考考大家
“通国”是什么意思啊?那“善”呢?
(3)指导停顿
那如果我们在这里停顿一下,这句话读得会更通顺一点!
出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教师画停顿符号)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教师评价:跟我们平时读课文一样,读古文不但要在有标点的地方停顿,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要适当停顿,这样读起来会更加有节奏,更加通顺。
2.第二句比较长,谁来读一读?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到《学棋》里找一找,画一画。找好后,同桌两人还可以合作读,一人读古文的第二句,一人读《学棋》里画的句子
找到了吗?哪一桌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同学们找得又对又快!接下来我又要考考大家!
(2)交流
a我们先看前半句“悔”是什么意思呢?那“惟弈秋之为听”呢?
学生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文字下面出示相关的注释)
b那“援”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通过它的部首猜一猜
c对照右边的课文《学棋》再猜一猜“弓缴”是指什么?指名说
这里的“弓缴”在古时候就是指弓箭
(3)指导停顿朗读
句子和词语的意思都懂了,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a同学们可以按照老师刚才的方法,边读边画上停顿符号
b谁来试一试,读一读?
还有谁有不同意见?你认为哪种停顿的方法读起来更适合呢?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停顿的方法来读一读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òng)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ò) /而射之。
(4)弈的第二个学生是怎么学习下棋的?指名说
哦,这就是我们上课典型的开小差现象啊!你能把他的不专心读出来吗?教师评价
齐读第二句
3.指名读一二两句
谁来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与现代文对照学习,授之以渔,并在合作学习中自读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语感,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诵读)
四、突破难点,理解读好后三句
1.接下来的几句跟《学棋》有点不一样,我们来看看。谁来读一读?
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这两句看似理解起来有点难,但没关系,其实,理解小古文的方法和理解古诗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句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利用插图 查找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法理解古文
3.查字典理解:
这里有两个词同学们理解起来可能有点难度,老师帮大家查了词典:
弗若:不如
然:这样
那你指导“非然”是什么意思吗?(不是这样)
联系上下文理解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里有两个“之”是指这两个人中的一个人,你知道是指谁吗?同桌讨论讨论 指名说
而后半句里的“其”也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这个人是指谁啊?
教师补充
大家回忆一下刚刚我们讲的“为”是什么意思?“与”呢?
请同学们借助下面的解释,猜一猜这两句的意思,小组里可以讨论讨论(板书:借助解释)
6.指导朗读
那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小组先讨论讨论,同学们可以边读边画上停顿符号
指名汇报,谁有不同意见?
老师结合你们的意见,觉得这样读可能更恰当
教师示范读 指名读 师生评议
男女生赛读 齐读
出示: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7.教师指名读全文(出示全文)
古文读起来感觉与现代文就是不一样,你现在又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啊?
指名说(有节奏 有韵味)
咱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重音,读好停顿,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
8.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突破学习难点,并通过各种形式地诵读感受古文的文学韵味,让学生在读书与讨论的交流对话活动中进一步地感悟了古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热爱。)
五、迁移方法,布置作业
1.你喜欢小古文吗?为什么呢?
古文语言简练,字数偏少,难读也难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理解古文意思,读出古文的韵味。
2.我们课本里不少课文都是根据小古文改编的,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文)
同学们课后可以用这种对照阅读的方法阅读这些小古文,更多地感受古文的魅力。有兴趣的孩子课后可以读一读,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作业的弹性设计,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无形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