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
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涂祥俊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读懂3~5小节中的三个例子,知道人类从生物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能说出3~5小节的主要内容。
2.通过搜集信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3.通过讨论、观看微视频,让学生知道例子选用的注意点,学会合理地选用例子。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能说出3~5小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微视频,让学生知道例子选用的注意点,学会合理地选用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例子,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课文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二、精读例子,弄清结构。
1.学生根据要求自学第三小节。
2.交流:介绍了几种生物,人类从这些生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3.复述第三小节
4.小结学法
读、 找、 想、 说
三、自学例子,学会复述。
1.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学4、5两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四、交流例子,学会介绍。
1.学生仿照课文介绍自己搜集的例子
五、讨论例子,学会选用。
1.小组讨论:为什么选这六个例子,并且只具体介绍其中的三个呢?
2.观看视频。
六、作业
课后阅读《新型玻璃》。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
涂祥俊,男,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工作以来,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多篇论文发表于《江苏教育》等杂志或在各级比赛、评比中获奖,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多次受海安县人民政府嘉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