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陈毅探母》
教学构想:
苏教版第二册12课《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此外,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教者要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准备:
课前讲一些关于陈毅的故事和乌鸦反哺的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人物导入
出示陈毅图像。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过许多伟大的名字。陈毅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值得人敬佩的事情。不仅如此,陈毅的身上还有很多由许多小事汇集成的闪光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陈毅身上的一件小事。
出示课题:《陈毅探母》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提问:“探母”是什么意思?(看望母亲、探望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要想正确朗读课文,首先要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1)出生字词,自由练读。
母亲 元帅 故乡 多少 今天 应该 陈毅
探母 询问 一盆 五十岁 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
前鼻音的字:元 今 盆 陈 探
后鼻音:乡 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
2.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
(2)画一画: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3.交流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3)长难句指导朗读:
①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他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②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③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4. 接读课文,每人读一句话。
5. 领会课文大意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练习题:
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
第二自然段写陈毅( )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
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 )的。
指名填空。师生评议。
三、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陈 母 元 亲 故
(2)交流:你能想出好办法记住其中一个字吗?
集体交流,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2.指导写字。
(1)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呢?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元、乡”都是独体字。
(3)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四、作业超市
1.你会给下面的字组词吗?
元( )应( )故( )陈( )
原( )兴( ) 古( ) 东( )
2.你能读准下列字吗?
毅 探 帅 询 盆 替 该
第二课时
一、情理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毅探母》。齐读。
二、复习词语带第一小节学习: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几个词语。
陈毅 元帅 母亲 故乡
指名读3人。(注意个别字音,如亲是前鼻音,帅是翘舌音)
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话?——引出课文内容,学第一节。
2.请你打开课文,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出示:
“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
指名2人读。正音。
“赶”字变红。问:
①陈毅元帅当时正在国外访问,知道母亲生病了,就急忙回国,“赶”回故乡,你能从这个“赶”字上感受到什么?
——我感觉到……很着急。
②陈毅元帅平时工作很忙,而他母亲年纪又大了,在焦急的回家路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担心
——着急
——快点到家
——早点了解母亲的病情
③指名读2个,读出焦急之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复习词语带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
床前 拉手 询问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处理同上。
2.一路风尘,终于到家了!陈毅终于见到了母亲!请小朋友自己大声读一读第二小节。
3.出示: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指名读2人。
①你注意一下陈毅元帅,从他的行动中,你了解到什么?仔细读读。
——拉手(点击变红:拉着她的手)
——细心地询问
想一想,陈毅元帅作为我们军队的一个领导人,一直承担着国家很多重要的工作,平时很少能够回家。而这一次,他又是很长时间没见到自己的妈妈了。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他太想了解母亲身体上生活上的情况。他会细细地问些什么呢?(点击变红:细心地询问)
③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陈毅元帅对母亲的爱呢?
比较句子:
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这是课文中的句子。老师给它作一个小小的改动。出示:
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读一读,比比,有什么不同?点击变红:一……就……
课文里多了这个“一……就……”,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可以看出陈毅焦急的心情。
——很爱他妈妈。
④别看这些小小的地方,可以看出陈毅元帅对妈妈深深的爱啊!谁来读?(板书:爱→)
指名读2人。
4.询问完病情,陈毅看到了母亲的床下还有换下的衣服没有洗。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
“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有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读。
①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谈家常,这两个动作是做完了一个再做一个的吗?(同时)对。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两不耽误,既能洗衣服,又能谈家常。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事可以同时做呢?出示:
A妈妈一边织毛衣,( )。
B( ),一边跳舞。
C( ),( )。
②陈毅要帮母亲洗衣服,为什么不到外面洗,而要打来一盆水,在母亲的床边洗边和母亲聊天呢?(怕母亲寂寞)
③陈毅和母亲谈着家常,我们一起去听一听他们在聊什么?教师示范读。
5.出示第三节:
母亲说:“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陈毅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1)指名读。
①母亲说,陈毅替娘洗衣服。(点击:“替”。)就是说……
②其实,故事中有一点小朋友可能不知道,陈毅的母亲是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陈毅进门的时候刚换下自己尿湿的裤子,因为怕被陈毅发现,赶紧把衣服藏在床底下。可没想到,陈毅找到后毫不犹豫地就洗了,你觉得陈毅的母亲说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
点击:也、还
——陈毅年龄大了
——自己觉得不好意思,
——觉得儿子平时辛苦 难得
③母亲简单的一句话,却透出对儿子浓浓的关爱。(板书:←)
指名读。
(2)陈毅听了母亲的话,如何回答?
出示句子,指名读。
陈毅为什么说替娘洗衣服是“应该的”?
——洗了无数次衣服
——母亲付出很多
——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
(3)师总结:陈毅的手中洗的是母亲的“衣服”,报的是母亲的“恩情”啊!
带着陈毅对母亲的感恩,带着你对自己母亲的情感。把这句看似平淡却情深似海的话读一读。指名读。(加入示范)
6. 全文总结:百善孝为先,不光是陈毅元帅,在我们前几课学过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邓小平爷爷也是非常孝敬父母的。所以说不论何时何地,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是穷还是富都应该孝敬父母。(齐读全文)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床、少、今、应”
2、组词:“少”多少、太少、少数
“今”今天、今后、从今
“应”应该、应许、答应
3、学生在习字册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陈毅探母
陈毅 爱 母亲
课案设计与执行评价表
教学设计(课前) | 课堂执行(课后) | ||
简 洁 | ☆☆☆☆☆ | 简洁的形式 | ☆☆☆☆☆ |
清 晰 | ☆☆☆☆☆ | 丰富的意蕴 | ☆☆☆☆☆ |
流 畅 | ☆☆☆☆☆ | 灵动的创造 | ☆☆☆☆☆ |
丰 富 | ☆☆☆☆☆ | 充分的自主 | ☆☆☆☆☆ |
深 刻 | ☆☆☆☆☆ | 优质的效果 | ☆☆☆☆☆ |
合 计 | ( )颗☆ | 合 计 | ( )颗☆ |
教后反思: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