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争论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等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等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巩固记忆生字词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争论的故事》,学习了本课中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生字词。(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时机 关键 评理 赞许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1)指名读 (2)男女生竞赛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再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看大屏幕,思考一下。
(多媒体出示:兄弟俩想____________,他们为怎样吃大雁________,于是请一位老人__________,老人建议________,可是_______。)
指一两名学生说(板书:哥哥和弟弟 吃法)
二、指导朗读,再现争论场面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
(1)用“ ”划出哥哥说的话,用“﹏ ﹏ ﹏ ”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和同桌分角色练读人物的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
2.交流
(1)指名分角色朗读,包括提示语。别的学生边听边仔细看看兄弟俩展开了几次争论?
A师:哥哥想怎样吃大雁啊?(煮着吃)(板书:煮)
你觉得哥哥会怎样说这句话? 引导:流口水,高兴(“充饥”)想象读
B师:弟弟同意哥哥的想法吗?(不同意)那弟弟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
弟弟的吃法是?(用火烤)(板书:烤)
弟弟不同意哥哥的吃法,你觉得他会怎么说这句话?指名说,读
反问句讲解(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哪种说法好呢?说说你的理由。(弟弟不同意,语气不平和。)
C观察插图,想象争论场面
看图,观察人物表情,神态
(引导学生说出争论的激烈,语调高昂,语速稍快)
小结:这哥俩争得真厉害啊!面红耳赤,唾沫四溅。
D完整再现争论情景
师:下面我们把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完整地再现一下,老师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有味道。(男女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提示语)
三、老人评理,对比阅读
师:这兄弟俩就争论这么两次吗?(不是)你们怎么知道不是的?(板书:争论不休)(多媒体出示)
师:两兄弟争得不可开交,恰巧有个老人经过。(板书:老人。)老人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句子)他建议兄弟俩——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煮一半烤一半)师:煮一半,哥哥满意吗?(生说:满意。)烤一半,弟弟满意吗?(生说:满意。)这真是个……
生: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师:老人说的话后面也用了一个问号,懂它的意思吗?我们该怎么读老人的话?(老人是来评理的,和解的,语气应该是温和的、平和的)指名读
师:这回啊,哥哥和弟弟都满意了,可是……(引读)
生: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四、读感想,说感悟
(1)师:我看到有同学笑了,盛老师啊,也笑了。她的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是怎么说的呢?
(2)师:那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可以对这兄弟俩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同学说。(生发表感想)(点头,夸奖,竖大拇指等)
师:对,光说不做永远都是不行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地好!你们想到的可能盛老师的学生们也想到了,但是课文中没有一一写出来,就用了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了出来。(省略号)
讲解省略号的特别之处:它有十二个点,我们平常用的都是六个点。六个点省略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十二个点是省略一段或者几段内容的。
师:当大家发表感想的时候,盛老师在聚精会神的听,而且还不时地……
生: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赞许”是什么意思?你能为它找个近义词吗?(赞扬等)盛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啊?
师:盛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从这个故事里懂得了一些道理。那就是……
五、拓展阅读
师:老师这里有两句话,是我读了故事后的真实感想,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牢牢记住这两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
六、课后作业
回家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看法。
板书:
25争论的故事
争论不休
哥哥 弟弟
煮 烤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