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多位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构想】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多位数的认识。
相对于新授课而言,复习课显然更显得枯燥无味。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任务中来,在本节课中,采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再进行交流和练习的方法组织教学。
具体地说,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先引导学生展示整理结果,再具体说说千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有哪些,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举例说说怎样分析多位数的组成,怎样读、写多位数,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等。在读数和写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读数和写数的注意点;在求近似数时,对于同一个数的不同改写结果,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表达信息过程中的差异,感受用近似数表示数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好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多位数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1)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1.第1题。
这道题通过2011年我国几种家用电器产量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大数的改写等练习。
练习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读图,再独立进行相关的练习。
2.第2题。
这道题是进行写数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进行汇报。
3.第3、4题。
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专项练习。第3题是用“万”作单位,第4题是用“亿”作单位。由于求近似数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道专项练习。
为了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可以多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4.第5题。
这道题是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说说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课案设计与执行评价表
教学设计(课前) |
课堂执行(课后) |
||
简 洁 |
☆☆☆☆☆ |
简洁的形式 |
☆☆☆☆☆ |
清 晰 |
☆☆☆☆☆ |
丰富的意蕴 |
☆☆☆☆☆ |
流 畅 |
☆☆☆☆☆ |
灵动的创造 |
☆☆☆☆☆ |
丰 富 |
☆☆☆☆☆ |
充分的自主 |
☆☆☆☆☆ |
深 刻 |
☆☆☆☆☆ |
优质的效果 |
☆☆☆☆☆ |
合 计 |
( )颗☆ |
合 计 |
( )颗☆ |
【教学反思】: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