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清平乐 村居

发布时间:2018-01-0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目标:

1.复习“词”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积累诗词。

3.初步感受诗词意象,感受词人之于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预案:

一、检查预习,指导读出节奏与韵律   

1.清代诗人高鼎,写过一首《村居》(板),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背!

2.今天我们学一首词,(板:清平乐)题目也叫《村居》,那这前面的清平乐是什么?(词牌名)词最初是谱上曲调唱出来的,词牌就是它的曲调名称。

3.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读通词作。

4. 抓住节奏和韵脚,教师指导读。

读正确之后,由词和诗一样讲究停顿,具有节奏美说开去,让学生自由练读,尝试读出节奏美,指名试读后再出示划分节奏,读。

读出节奏美后,再抓住韵脚,指导读出韵律美。

二、关注词中,走进祥和的家

1.节奏明快,韵脚清楚,会读了,真好!能读懂吗?

活动一:

默读全词,你看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你能读懂他的内心世界吗?圈画出相关字词,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2.指名读要求。

3.生独立完成。

4.组织交流,相机指导读。

翁媪? 相媚好? 体会一种悠然闲适、亲密无间。

大儿、中儿   勤快懂事

小儿,“无赖”?(选择释义)“卧剥”?(古时,或躺或趴或侧皆可称之为“卧”)体会一种天真烂漫,无邪自然

5.小结:亲密无间的老夫妻、勤劳懂事的大儿和二儿、天真无邪的小儿,关注词中的人,我们看到了祥和的一家。(板:人  祥和的家)

6.女生齐读,读出村居之家的祥和美。

 三、聚焦词中,感受长流的溪  

活动二:

1.轻声读,词中哪处景物最吸引你?

2.小组探究:为什么字在词中用了3次?

1. 哪处景物最吸引你的目光?学生圈画并汇报。

相机引导,哪种景物出现了不止一次,词人在短短46字中写了3次,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溪”。

2. 出示活动二的2,反诘:平常咱们写作,老师总说同样的意思要学会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不要重复使用同样的词。为什么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一个溪字用了三次?咱们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3. 组织交流。

相机(1):尝试修改原词,学生比较。

溪上,溪东,溪头,无非是指地方,老师尝试把它们改了一下,意思也没多大变化,你们读读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出示修改过的词,生比较读后交流。

茅檐低小,屋前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山中,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地上卧剥莲蓬。

相机(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在溪边玩耍时的感觉和心情。

(落点:水荡涤一切,润泽一切、滋养一切……傍水而居,人舒畅;有水入景,更添活力)

指导读:能把你的这种体会带进去再读出来。

4.溪水潺潺,溪水清清,溪畔的风光因此更旖旎,难怪词人如此钟爱“溪”啊!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不止是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在他的很多词作里都用过这个“溪”字,有人统计过……

出示:

据统计,辛词中,共出现“溪”字131次。—— 陈冠明《辛弃疾的“溪山”隐逸情结》

5.我们不妨来看几句。

一生不负溪山债!《鹧鸪天  不寐》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见。《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生查子 独游雨岩》

赤脚踏沧浪,为爱清溪故。《生查子 独游西岩》

浮玉溪头烟树村。 《丑奴儿 年年索尽梅花笑》

合作读。

6.这么多的,辛弃疾果然是对钟爱有加。我有个问题啊,难道仅仅是因为溪水清澈溪流叮咚让人心生欢悦,活力倍增,所以词人才不厌其烦地将它一次次写进自己的作品吗?作为一种意象,溪在这首词里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呢?

学生思考,相机提示:篆体“溪”,及“溪”的原意——水在山野自然流成而且世世代代长流不息,而非人工开凿。(字从水,从奚,奚亦声。意为世世代代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流淌的水。)引发思考:溪水,长流不息,绵延不绝,辛弃疾是想表达什么?(希望村居的美好如溪水般长流不息,希望百姓的安宁如溪水般长流不息)

7.小结:关注词中的景,我们看到了一条长流的溪,更看到了辛弃疾的赤子心灵。(板:景长流的溪)

8.男生齐读,让村居的美好若溪水长流不息。

四、回瞻全词,描述画面

1.景美人和,词中的人和景我们都看到了,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的村居生活吗?

活动三:

回顾词中的人和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村居的美好,注意用词的美感,如果能说出画面感就更好了。

2.相机点评,扣美感、画面感,同时关注文本本身的理解。

3.练背:这样说着说着,村居的美好不知不觉就流淌进了我们的心田。(出示不完整的词)这样,你还能再现词中的祥和安宁吗?(自由练背,指名试背)

4.大家不光说得好,背得也很好。此刻,我们仿佛就置身于这安宁的村居,耳畔有小溪流的歌唱,还有老夫妻微醺的家常……眼前是低矮的茅檐亭亭的荷,青青的蔓草长长的溪……生活在此处,美哉!你们猜猜,辛弃疾喜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五、联系词人生平,感悟其家国情怀

1. 呈现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自由读。

2. 学生谈词作印象圈画词中表现战场的意象。

3. 激情诵读《破阵子》

4. 词作表现的并非真正的战场,圈画关键词。

5. 为什么词人在梦里,还在想着战争?呈现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爱国词人,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一生为抗金而不懈努力,却不断受到排挤,被贬到江西农村长达18年之久,这18年,国家仍然未能统一,许多百姓的日子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两首词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6. 联系词人生平学生讨论,词人看到眼前的情景,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课后作业:

1.改写。

2.自主收集辛弃疾的词,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诵读,感受辛词的艺术魅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