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感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中走进村居 初识宋词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2.孩子们,你喜欢乡下生活吗?今天我们将跟着宋词走进乡村生活。(播放古乐。)
活动一:
1.欣赏书上插图,与同桌聊一聊你对乡村生活的感受。
2.与同桌交流对宋词的了解。
生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在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中,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3.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都是“一代之文学”。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叫做“词牌”。《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词牌名是什么呢?它代表着音乐的种类。“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了写作的内容。
4.出示清代高鼎的《村居》,比较有哪些地方不同?
词:
① 题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词牌名,第二部分才是题目。
②每行字数不一样多。
③有的分两段写,这就是词的上片和下片,也叫上阕和下阕。
5.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 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读好词的节奏
1.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重点指向节奏的把握。)
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3. 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板块二 吴音中走进村居 品读画面
1.师: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炼。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得弄明白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这样才能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感情。
活动二:
1.默读全词,想一想,你读到了哪些画面。
2.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交流:
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无赖”的呢?
无赖:①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②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③顽皮,是爱称。
这首词中的“无赖”意思是( )。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4.作者看到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在亲热地交谈着,老公公会说什么?老婆婆会谈些什么呢?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人物的对话)。还原的过程就是大体理解诗意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
板块三 言语中品味村居 沉醉美好
1.这样的五口之家真令人羡慕,这就是词中的哪个字?板书:醉。
2.再来读读诗词,你觉得翁媪因何而醉?(出示相关词句)
活动三:
再读全词,思考:翁媪因何而“醉”?
3.学生读、思、交流。
(预设)
★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
(1)出示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抓住“檐”、“吴音”、“相媚好”、“翁媪”。
(2)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风景的美。(板书:一醉景美。)
★翁媪还因什么而醉?
品读因家庭的和睦幸福而醉。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情色彩。
4.思考: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不去描写抗金的将士,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静谧美好的村居生活呢?
出示:
词人的老家在山东济南,长江以北的地方都被北方金人占领六十多年了,词人家乡的亲人都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动荡,吃不饱,穿不暖,流离失所,生活非常悲惨。江西上饶地区在长江以南,没有战乱,所以,老百姓还能过上宁静的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小结:词人的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而努力,但总是没有成功。在饱受战争之苦的那个时期,还能有这样宁静的生活,词人是多么珍惜,多么盼望家乡的亲人也能过上宁静的生活呀!
5.看到这么美的村居图,陶醉的不仅是翁媪,是作者,还有我们,大家想不想把这首词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背诵。
全班一起背诵。
6.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课后,请同学们搜索有关江南、村居的 “田园佳句”,到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所谓入境入情。】
作业设计:
1.改写《清平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