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罗维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56~57例1、“练一练”第1-2题,练习九第1~2题。
【研究主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教学构想】
新课标中在“解决问题”方面着重指出:(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因为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策略”一词,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所以,教学时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情境中呈现较多的信息,推动学生产生要整理信息的需要,产生掌握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体现列表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从而真切感受列表的作用,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列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用列表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体会用列表方法整理信息的作用,感受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能有条理、富有个性地思考,并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能主动地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忆策略,体会价值
1.引导关注策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有关数学学习的哪些问题?
结论:什么是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策略吗?解决问题有哪些策略?
2.体会画图策略。
出示寻宝情境,让学生思考怎样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图画,体会画图的价值——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让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思辨:刚刚的问题可以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用画图的策略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1.感受“原生态”信息。
师:同学们,小芳家有一个果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你们想不想到现场去看看?
情境:课件出示小芳家果园插图。
a.果园里种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b.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2.激发“有序性”需要。
(1)谈感受,激内需:对这一组信息有什么感受?
谈话: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信息乱而杂,对话时间短而快,印象不深等。为此我们要善于迅速抓住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相关信息,进行有序性整理。
(2)提问题,揭课题:根据提供的这组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等。
三、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感知策略。
(1)师:你能用画线段图,或是用文字摘录,或是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吗?
(2)学生整理信息。
(3)展示学生整理结果,教师讲评。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2.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1)师:现在没有原来的条件和问题的图了,只有列表,你能看得懂吗?
(2)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板书:分析)
(3)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①从条件想起,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再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板书:综合法)
②从问题出发,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应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板书:分析法)
(4)列式解答。
通过我们刚才的整理和分析,你能列式解答吗?(板书:解答)
(5)检验。
师:怎么知道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板书:检验)怎么检验?
3.图表对比,比较策略。
师: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什么特点?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为什么?
结合回答,师指出:列表整理信息不但简明扼要,而且能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的特点。
4.回顾反思,提炼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先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列表进行整理,并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最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运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板书:过程)
5.实际运用,内化策略。
(1)出示例题的第2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你能自己试着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吗?
(2)展示学生作业。
师:求“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是怎么想的?
6.合并、简化表格,渗透函数思想。
(1)出示两个问题和表格,合并表格。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说明:因为关于桃树的条件是相同的,所以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把两个表格合并为一个表格。
(2)简化表格。
①师:在这个表格里面我们可以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比如名字,加以简化(动画演示),甚至也可以把表格外框简化掉(动画演示)。
②师:你能根据前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吗?
出示:3行→7棵 提问:什么意思?
8行→6棵 提问:什么意思?
4行→5棵 提问:什么意思?
(3)渗透函数思想。
①体会对应,感受列表有利于发现数量关系。
师:观察书上的表格和大屏幕上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吗?(课件演示箭头出现)
箭头能这样画吗?为什么?你觉得这里的箭头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费尔德所说――借助对应,能使要解决的问题得到简化。
②感受函数思想。
师:能不能将4行和5棵的位置对调呢?为什么?(课件演示)
请你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没有变化?
四、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的策略,可是生活中的问题千变万化,这种策略还适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吗?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解答的?在解答问题时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各自的整理方法和解题过程。
五、总结回顾,稳定策略
师:其实,列表的策略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像这样的条件更多的时候。(出示无关条件特别多的情况)
或者像一些推理的或者列举类的实际问题,是不是有了表格这个法宝就方便多了?(出示一些推理的或者列举类的解题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