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枫叶
教学内容:
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而师生之间的爱是各种情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事,给大家谈一谈好吗?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火红的枫叶》这篇课文,来共同感受那位小朋友对自然和老师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体会“走来走去”“火红火红”“很久很久”“找来找去”“最红最红”等词语的表达方式,读好诗一样的语言。
4. 朗读理解课文,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收集、观察秋天的树叶。
教学构想:
这是金波爷爷的一篇作品,文质兼美,用孩子的口吻叙述事情,有着诗一样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合朗读训练体验。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教师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读好文本,走进文本,和孩子一起寻找最红最红的枫叶,做成贺卡送给老师,在读中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感。第一课时以读字词、读课文,疏通文本,进行板块教学。第二课时以触摸文本,读懂找枫叶的过程为主,体会“我”对老师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一张红枫叶图)
2.板书,贴图。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田字格里范写“枫”)左边木,右边风,风字要收腰。
认读“枫叶”。
3.仔细瞧瞧,枫叶是什么样子的?
(1)红色的。(出示枫树林图)看到这一大片枫叶红了,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火红)读出你的感受。(像火一样红)——认读课题:火红的枫叶。
(2)如果再加一个“火红”呢?(出示:火红火红)读读,有什么不同?(更红)再读词语。
(3)形状。像什么?伸出小手来比一比。(认读“手掌”)瞧,“掌”字下就是只小手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一想。
2.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听读感知,同桌合作说一说(课文写了“我”寻找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制作贺卡送给老师的事情)。
3.打开课文,大声读一读。出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正确。
词儿连读不拖音。
连词成句读通顺。
难读的字词多读。
4.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
想 总以为 玫瑰 手掌 然而 终于 纸上 贺卡 枫叶
自由读 指名读 相机正音(“玫瑰”“总以为”的字音特别强调)
去拼音抽读
你能给“想”组个词吗?
谁愿意用“终于”来说一句话?
齐读词语。
(2)再出示有课文中有特点的词句
走来走去 火红火红 很久很久 找来找去 最红最红
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下面这些句子吧,指名读
我在枫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
于是,我在枫树林里走了很久很久,一直在找来找去。
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分句子指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要寻找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
三、走近作者,改用诗歌的形式再读课文,体会我寻找火红火红的枫叶的情感
1.细心的孩子,在预习时有没有留意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金波爷爷)
金波,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大学时代就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二十余本;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追踪小绿人》等多部作品;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2.这篇课文只有八句话,语言优美,就像一首小诗,大家尝试着用读诗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齐读小诗。
四、做写字操,练写生字
做一做写字操
1.出示生字“想、总、为”,指名读。
2.重点讲解:想、总:
请学生先说说写“想、总”相似之处,写时要注意什么?“为”字的笔顺:点、撇横着钩、点。
范写、描红、练写、评讲。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有一位小朋友把自己对老师的爱都寄托在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红的枫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 第一自然段。
(1)“我”是怎么寻找枫叶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演一演“走来走去”,再读词语、句子。出示:
( )来( )去
你还想到什么词呢?(想来想去、跑来跑去、说来说去……)
再读词“走来走去”,说明什么?(她找得很认真呢!)再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1)“我”还怎么找枫叶的呢?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找来找去”。刚才我们知道凡是这样的词就是多次重复同样的事情。从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她在“找来找去”?
(3)“每当我拾起一片枫叶的时候,我总以为我找到了一片最红的。然而不久,我又找到了一片更红的。”(句子变红)
(4)老师范读并表演,相机将“然而”突出。
(5)创设情境:“我”在枫树林里走来走去,每当——(指名学生边读边表演)——然而——
(多找几位同学和老师一起配合表演、朗读)——最后全班齐读。
(6)正因为这样,“我”在枫树林里走了——出示“很久很久”,读词。(读出时间长,找得很专注)
(7)看来,“我”要找一片满意的树叶真不容易啊!我们再来和小姑娘一起找一找吧。再读第一、二自然段。
3.第三自然段。
(1)走啊,找啊,走啊,找啊,找到了吗?还没有!(老师表情夸张地说)再走啊,找啊,找到了吗?没有!走啊,找啊,突然看到一片: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出示句子)指名读。(读出惊喜)
(2)出示词语“终于”,认读。将“终”变红,讲解:古字冬指丝已用到尽头。板书:绞丝旁。和什么有关?再板书“冬”。终,就指到了头。“我”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找到了。再读词。
(3)指名再读上句话。(读出惊喜和寻找的不容易)找到的这片树叶什么样?读第三自然段。
(4)最红最红。认读。从哪里感受到它是最红的?(比朝霞更红,比玫瑰更红)看图理解“朝霞、玫瑰”,注音“朝”和“瑰”的读音。它们怎么样?可是这片枫叶比它们还要红。读句子。
(5)样子最好看。什么样?(像小手掌)认读“手掌”。看看,枫叶哪里像小手掌?(形状、纹路、叉开的叶子像手指)
(6)读好第三自然段。
4.第四、五自然段。
(1)“我”辛辛苦苦找来这片枫叶做什么呢?自己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2)指名交流。相机认读:纸、贺卡。
(3)如果让你来做这张贺卡,你会在上面写什么给老师呢?同桌互说 。
(4)交流,点评。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开火车读词语
2.指导书写
“终、纸、而、卡”,学生先讲识字的方法,教师补充,学生练写,点评。
板书设计:
找枫叶——找到了——做贺卡——送老师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