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储开荣)

发布时间:2018-01-0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例1和“练一练”。

【教学构想】

本单元教学整理数学信息的策略,从而灵活运用“从条件想问题”与“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同时概括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整理数学信息的策略是在能够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有条理地摘录数学信息,找到数量之间的练习,形成解题思路,解答常见的三不计算问题,以及归一、归总问题等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目的不只是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例题教学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回顾和反思解决问题的体会。本课的回顾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解决问题主要经历哪些步骤,二是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

【教学目标】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用列表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体会用列表方法整理信息的作用,感受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能有条理、富有个性地思考,并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能主动地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理的好处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书包)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先从这个书包开始。征得它的主人同意,我们打开来看看她的书包。(三个文件袋分别装着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学科的书本)这样的书包整理方式让老师当时眼前一亮。你们觉得呢?

师: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借助整理的方式帮助我们更方便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整理的内需

1.感受“混乱”的信息。

师:同学们,小芳家有一个果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你们想不想到现场去看看?

情境:课件出示小芳家果园插图。

a.果园里种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b.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2.激发“有序性”需要。

1)谈感受,激内需:对这一组信息有什么感受?

谈话: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信息乱而杂,对话时间短而快,印象不深等。为此我们要善于迅速抓住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相关信息,进行有序性整理。

2)提问题,揭课题:根据提供的这组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等。

三、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感知策略。

1)师:你能用画线段图,或是用文字摘录,或是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吗?

2)学生整理信息。

3)展示学生整理结果,教师讲评。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2.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1)师:现在没有原来的条件和问题的图了,只有列表,你能看得懂吗?

2)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板书:分析)

3)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①从条件想起,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再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板书:综合法)

②从问题出发,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应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板书:分析法)

4)列式解答。

通过我们刚才的整理和分析,你能列式解答吗?(板书:解答)

5)检验。

师:怎么知道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板书:检验)怎么检验?

3.图表对比,比较策略。

师: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什么特点?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为什么?

结合回答,师指出:列表整理信息不但简明扼要,而且能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的特点。

4.回顾反思,提炼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先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列表进行整理,并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最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运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板书:过程)

5.实际运用,内化策略。

1)出示例题的第2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你能自己试着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吗?

2)展示学生作业。

师:求“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是怎么想的?

6.合并、简化表格,渗透函数思想。

1)出示两个问题和表格,合并表格。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说明:因为关于桃树的条件是相同的,所以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把两个表格合并为一个表格。

2)简化表格。

①师:在这个表格里面我们可以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比如名字,加以简化(动画演示),甚至也可以把表格外框简化掉(动画演示)。

②师:你能根据前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吗?

出示:3行→7棵 提问:什么意思?

8行→6棵 提问:什么意思?

4行→5棵 提问:什么意思?

3)渗透函数思想。

①体会对应,感受列表有利于发现数量关系。

师:观察书上的表格和大屏幕上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吗?(课件演示箭头出现)

箭头能这样画吗?为什么?你觉得这里的箭头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费尔德所说――借助对应,能使要解决的问题得到简化。

②感受函数思想。

师:能不能将4行和5棵的位置对调呢?为什么?(课件演示)

请你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没有变化?

三、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的策略,可是生活中的问题千变万化,这种策略还适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吗?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解答的?在解答问题时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各自的整理方法和解题过程。

四、总结回顾,稳定策略

师: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