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发布时间:2018-06-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5页例3及想想做做1~6。

教学构想:本节课开始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已经学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相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重点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这两个问题。因此教学时要突显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实际上是用第一个乘数分别去乘第二个乘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而乘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这是因为第二次相乘得到的是若干个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7×8+3=    6×6+4=     5×9+7=

2.用竖式计算。

23×3=     21×2=      32×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

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

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 列式:24×2=48(个) 48×6=288(个)

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2×24=48(个) 10×24=240(个)

48+240=288(个)

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

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

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