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课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30-3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了解它们的特征,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形”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课件、积木、学具盒等。
教学构想: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期认识的图形的认识,安排的是“认识立体图形”,即“认识物体”,而不是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充分符合了一年级的形象认识特征,也充分明确了物体的三维特征,是可以触摸、操作、甚至是可以运动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孩子们区分图形和物体的区别,避免随意地表述。
数学的学习经验源自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并最终回归生活。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并且大部分孩子都有一定的拼搭操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加深对图形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准确地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整节课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分类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牙膏盒子、皮球、球形糖果、鞋盒、色子、魔方等)
提问:你能把这些物体分分类吗?
谈话:你能介绍下分类的方法吗,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说一说这样能够分成同一类的物体的大概特征,教师顺势引导介绍每类物体的名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堆一堆
谈话:看来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已经认识了这些物体,现在老师想选一种物体堆成一堆,你建议老师选哪一种物体,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的特征。
2.认一认
(1)长方体
①谈话:(出示盒子,木块等不同的长方体),你们能喊喊它们的名字吗?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物体大小都不一样,你为什么都喊它长方体呢?
②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③交流:在你们心中,你觉得长方体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长方体。(不要求语言准确,只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用孩子的语言小结长方体的特征:它的面是平平的,有一定的厚度,长长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
⑤谈话:想一想,你平时都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学生交流汇报。
(2)认识正方体
①提问:你能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正方体吗?你们为什么都选择这个红色的小方块呢?(板书:正方体)
②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正方体。
③交流:你觉得怎样正方体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正方体的感受:有一定的厚度,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方方正正的﹍﹍
呈现正方体,明确像这样的形状是正方体,并让学生说一说“正方体”。
④比较:拿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比一比,你觉得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指出:它们都好堆在一起,但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大。
(3)认识圆柱
谈话:刚才在堆一堆的时候,有小朋友建议老师不要选圆柱,认为圆柱好堆,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你觉得好堆吗?可以怎么堆呢?为什么可以这样堆呢?
总结出圆柱的特征: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有两个面是圆的。
辨析:出示扁扁的圆柱,这还是圆柱吗?
(4)认识球
谈话:刚才大家都一致要求不能用球来“堆一堆”,为什么呢?
你觉得球是什么样子的?
它和圆柱哪儿不同?
重点:与圆又有什么不同?
(5)想象:老师任意报出一个物体的名称,学生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这四个图形,再从学具盒里依次拿出这些物体。
学生小组交流,互相检查。
3.摸一摸
同桌两人做游戏:从黑色布袋中摸出规定的物体。
4.说一说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小结:小朋友说了很多很多,不管是盒子还是书本它们都是厚厚的,因此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体。
5.搭一搭
(1)小组合作搭一搭。
(2) 集体交流,展示作品,说说搭的是什么建筑,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看看谁搭的最漂亮。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1)分别认一认图形和实物。
(2)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
(3)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朋友吗?(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2)同桌合作找一找分别有几个,填写在书上。
(3)交流统计结果。
3.“想想做做”第3题。
(1)看了这一排积木,你知道了什么?把自己想到的与同桌说一说。
(2)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填写。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