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电子备课
教学构想: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表达上很有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阅读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要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是要让孩子体会语言的精妙,并学习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2.理解生词的意思,能体会“挨挨挤挤”“冒出来”等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初步体会描写荷花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
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引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花儿清香诱人,我看荷花的心情很迫切。)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是呀,荷花真香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2.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 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② 谁能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 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齐读)
④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 (荷叶很绿,很圆,很大) (板书:叶)
⑤ 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指名读、齐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 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 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哪些字?(生:长、钻、伸、露……)
请你把字放入句中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冒字呢?我们读读原句,比较下,有什么感受?
引导: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用力、急切、争先恐后……)你能再读一读吗?
③ 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多有冲劲,多有生命力啊!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感受一下。
④ 这些荷花终于冒出来了,它们想做些什么呢?(同桌讨论)
(看景色 呼吸 找朋友 做游戏……)
⑤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而且把白荷花写活了!
C.“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 有谁喜欢最后三句的?读一读。
② 这三句话描绘了荷花哪几种不同的姿态?(根据孩子的发言再课件出示)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先自己读一读,加上一些动作。
③ 这是完全盛开的荷花,你为什么喜欢这种姿态的花?还有谁喜欢的?一起来读一读。
④ 这还是花骨朵,能不能用个成语形容一下?谁来像他一样好好欣赏这“含苞待放”的荷花?
⑤ 这是悄悄绽放的荷花,喜欢的同学一起读一读吧!
⑥ 这些荷花美吗?真是叶美花更美(板书:花)!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吧!谁能把这优美的句子背下来?把这份美丽留在心田吧!
⑦ 盛夏满池碧绿的荷叶也很美丽,它们各有各的姿态,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仔细观察,你能像文中一样,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碧绿的荷叶吗?
4.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看看这一朵(生:很美),看看那一朵(生: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想一想,应该是谁创造了这些美丽的景色?(大自然)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三、学习四、五小节
1. 现在,请大家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荷花。在荷花池边欣赏了这么长时间的荷花,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也想变成一朵荷花)
“我忽然觉得……”(第四段)
为什么“我”也想变荷花?
2.你感受到荷塘景色的美吗?喜欢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地读第四节吧!
① 自由读。
② 请六位同学分别读1-6句。
③ 还想读吗?男女生比赛读,女生读1-3句,男生读4-6句,可以加一些动作。
④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来干嘛了?谁来读?再请一位同学读读小鱼的内容。
3. 猜猜看,除了蜻蜓和小鱼会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聊天、交朋友呢?先小组交流一下。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 告诉我 。(蜜蜂、蝴蝶、青蛙、龙虾……)
看来荷花的朋友真多啊!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里的“仿佛”说明什么?
5.是啊,所以——(引读)“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6.看来“我”都已经深深地陶醉其中了,优美的景色往往让人沉醉。让我们再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四、五小节吧!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荷塘中这些优美的景色,你们喜欢吗?历代的文人喜爱荷花的不少。宋代的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赞美荷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月光下的荷塘美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喜欢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吧!
课后同学们可以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荷花原产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栽培荷花了。现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漂亮的荷花池。等到夏天的时候我们就能欣赏到碧绿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了!
五、布置作业:将你看到的荷塘景色,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