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主备课:刘鸷
备课思路: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学会“妻、庞”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引导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2.通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出示要求:
(1)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3)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4)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大屏幕出示生字
4.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5.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
2.浏览课文,说说他与儿子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意思。学生自由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巧妙的教学设计能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之“爱”
1.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2.品读“种花”,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3两段,圈出打动你的词语,展开想象,写下你的感受。
(2)指名学生读,谈感受。
出示第三自然段:抓住“ 顾不上”,“一直在栽种”等词感受儿子埋头苦干的样子。追问: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能想象一下当时的劳动画面吗?
(3)所以——(出示句式训练):当儿子娇嫩的小手上磨出了血泡时,他( ),因为儿子深深爱着父亲;当他干得汗流浃背时,他会想( ),因为儿子深深爱着父亲;当他累得腰酸背痛时,他会对自己说( ),因为儿子深深爱着父亲。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句想一想、说一说吗?
(4)师小结过渡: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为了不让爸爸孤单,让他快乐,他不怕辛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岛上播下了花种,也播下了一份美好的心愿!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到儿子劳动的情境,使学生再深入感悟儿子对父亲的爱。这样学生很顺当地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获得的感悟会更丰富深切。】
五、总结
其实,课文向我们介绍的高尔基父子间的事,无论是儿子为父亲种花,还是父亲给儿子写信、告诉儿子道理,都体现了他们对对方爱。
六、作业
1.将课后2个生字认真描一遍。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