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圆的认识(六年级数学)

发布时间:2019-01-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5页-88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了解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并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为什么无数条,为什么都相等。

教学构想: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这节课我思考了三个问题:本课的学习从哪儿开始? 如何让学生更为自主地学?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1.在画圆中认识圆。无疑,学生在一年级即认识了圆。只是,一年级的认识水平与五年级不同。当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圆规这一学习用品时,学生知道接下来要学什么吗?所以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创作圆时就会有孩子选择用圆规画圆。初步尝试画圆后提出能不能画个更大的圆,让孩子们感知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的距离有关,也就是与半径有关。

2.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手段,将自己对圆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认识圆的半径之后,让孩子们猜想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然后,以小组分享式学习交流圆的半径为什么会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半径为什么都相等?引发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质疑与反思的学习,让他们在探究中充分理解半径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运用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圆。

师:孩子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

师:是啊,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在这些立体图形上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呢?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在这些立体图形上我们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除了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之外,还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呢?

师:这些图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你为什么觉得它特殊?

预设:其它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只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圆没有角。

师:既然圆这么特殊,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研究一下圆。(出示课题)

     创造圆,初步体验圆规画圆。

    1.多种方法创作圆

师:我们要研究圆,就先得有圆。下面就请同学们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材料创作圆,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个别汇报。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概括一下,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沿实物的边描的,还有一种是用圆规画的。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实物方便,大小受限制。圆规不受大小限制,但有些不熟练)

 2.学用圆规画圆。

师:既然圆规画圆有些不熟练,我们就来练一练。

师:画完了吗?谁能来示范一下?

个别板演。孩子边画边讲要点。(插话: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大家再试一试,老师提个要求,这会儿画的圆要比你刚才画的更大一些。能做到吗?

       探究学习。

   1.探究半径。

师:你用什么方法让你的圆比更大一些的?

预设:把圆规两脚叉开的大一些。

师:是啊,我们只要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大一些,画出来的圆就变大了。还有补充的吗?

    预设: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大,就是圆的半径变大了。

追问:什么是半径呢?

汇报讲解。圆规刚才固定的这个点是圆的中心点,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叉开越大圆的半径就越大,这样我们得到的圆也就越大了。半径里还藏着很多秘密呢,谁能猜一猜的?

个别汇报。

师:你的感觉真不错。那么半径真的有无数条吗?它们的长度真的都相等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次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以利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半径真的有无数条吗?怎么理解?

预设:连接圆上任意一点,旋转半径,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师:为什么这无数条半径都相等呢?

预设:量半径长度、圆规画圆两脚距离不变、折一折比较折痕。

师:看来,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回顾一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个别口答。

    2.再探直径。

师:除了半径之外,圆里边还藏着一条特殊的线段呢,你们知道吗?

个别口答。

师:什么是圆的直径?直径又藏着什么秘密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试一试。个别汇报。

揭示直径的概念,用字母d表示,d=2r。

追问:为什么d=2r?直径为什么有无数条,怎么会都相等的?

    3.整体把握圆的特点。

师:看来,半径也好,直径也好,尽管都有无数条,但它们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这让我想起了墨子曾经是这样描述圆的:“圆,一中同长也。”结合刚才的研究,你能具体说一说它的含义吗?

个别汇报(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

师:是啊,正因为“一中同长”,所以,尽管圆那么复杂、精巧,但一个半径或直径就可以刻画它的大小,这就是圆这个图形的美妙所在。

出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毕达哥拉斯”。

我们回到其他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我们需要几个数据来刻画?正方形呢?

所以虽然圆很特殊,但是它本质上和其他图形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数据来刻画。

    四、生活中的圆。

    1.解释现象,深化圆。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圆的身影,你们能说一说吗?

车轮:我们先来看一个不正常的,如果车轮是三角形的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正常的。车轮的车轴在哪里?为什么装在圆心的位置?装在别的地方会是个什么状态?(轴不在圆心上)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出示窨井盖。也是利用半径都相等的的特点来制造的。

   2.动态的圆。

师:老师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物品,它也是圆的,我给大家一点提示,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么?r=15cm。

师:仔细观察,在这个钟里你还能找到别的圆吗?

个别口答,引导说动态的圆。(出示针扫过地区域和分钟点组成的圆)

师:同样一个钟面,有的同学只能看到外圈的圆,而有的同学却在里面看见了各种形态的圆;有的同学只看见了圆,有的同学却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更多的圆的特征和奥秘,这就是数学的眼睛。

    五、初步探究扇形。

师:我们下课休息是多长时间?

齐答:10分钟。

师:在钟面上怎么表示?

个答:分针从12走到2(出示扫过的区域)

师:分针没有走完一圈,走了一部分,这是个什么图形呢?

个答:扇形。

追问:什么是扇形呢?扇形有什么特征呢?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研究。

         全课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我们研究半径,直径有什么用呢?我们来看一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