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过新年》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19-01-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过新年》

教学构想: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四二拍,单乐段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用“咚咚锵”模拟锣鼓声,增添了欢乐、热烈的节日气氛,把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场面描绘得十分生动。

《过新年》在学唱环节可用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习。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自然,能够表现出人们庆祝新年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另外,此歌融入了锣鼓节奏的体验要求,可在教材中“奏:咚咚锵”的活动基础上尝试自己设计锣鼓节奏和伴奏方式加入歌曲的表现。为避免音响过于嘈杂和解决学习过程中乐器数量不足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设计敲锣打鼓的声势动作随音乐表现。

教学内容:唱《过新年》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新年的由来和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能用欢快、活泼、明亮的声音来演唱《过新年》这首歌曲,体验孩子们过新年愉悦的心情。
    3.认识打击乐器“鼓”、“钹”,通过节奏训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创编律动表现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春节的基本习俗,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
    2.能积极完成各项律动、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过新年》,体会过年时喜悦和热烈的气氛。
    教学准备:多媒体、鼓、大锣、各色彩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室布置:贴窗花、福字、中国结、彩灯、对联••••••)听音乐自编动作进教室(播放《过新年》伴奏音乐)
    师:同学们,今天教室里的布置与平时有什么不同?你们想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为什么过年要贴福字呢?生:回答
    小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时人们会把最吉祥、最喜庆的一些装饰品摆在家中,祝福自己的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平安
    师: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说说原因。
    师:我也跟大家一样,盼着过年,要不,这节课我们提前来欢庆新年怎么样?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从刚才的图片当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新年的热闹气氛了,大家想一想,过年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 放鞭炮、贴春联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春联,上联是: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是: 唱歌跳舞多欢畅。横批就叫:过新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过新年》。生回答感受歌曲情绪、速度
    2.感受。
   师: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在这首歌中你还听到了哪些伴奏乐器?再仔细听一听(聆听录音范唱)
    3.探究
    师:歌中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打击乐器?
    4.模仿
   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锣、鼓、镲)的声音?生:模仿
   师: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模仿?
    5.节奏模唱
    生:快速读(咚锵)
    师:反映真快,这回增加难度,快速读出来。
    ① X X X X | X 0 | ② X X |X X X|
    咚咚咚咚锵咚锵咚咚锵
    ③ X X | X X 0| X X | X 0|
    咚锵咚锵咚咚锵
    6.师生歌词接龙游戏。
    师:真不错,再来一次,记住老师读的是什么,一会交换来读一读
    7.我们交换着读一读
    8.再次范唱
    师:老师将歌谣唱出来你们能跟我再配合一下吗?(再次范唱)
    9.随琴演唱歌词
    师指导、纠正,再唱一唱。同时讨论用怎样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师:说得挺好,那我们就用轻快、跳跃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四、参与体验表现
    师:我从大家的歌声中感受到了过新年的快乐,为了能更加烘托喜     庆的气氛,想想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加入演唱中?
    师:大家的想法可真多,你们喜欢什么方式就开始练习吧!(分小组)
     一会儿进行汇报表演(播放歌曲录音)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为歌曲增添了气氛,让我们带着高兴热烈的情绪再来演唱——《过新年》
     三、歌曲音乐文化扩展
     师:过年的风俗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北方的热闹气氛。学生活动:带着新年的喜庆与快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咚咚咚咚呛” 的歌词部分,师生一起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的演唱和乐器把新年的喜庆和热闹都表现出来了。最后,让我们在过新年美妙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来欢度新年!
教师活动:播放《过新年》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太高兴了,现在,就请同学跟老师来倒数“3、2、1” ,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播放课件)
    在这里,老师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做永远快乐的小天使。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