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彩色的梦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写好“彩、梦、森、拉、结、苹、般、精、灵”9个生字。
2.学会运用看偏旁、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等方法来理解文中“叮咛”“精灵“葱郁”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诗中彩色铅笔画出的梦,感受绚丽的色彩、美好的梦境和快乐的童年。
4.仿照课文第2、第3小节,进行说话写话,学会表达,激发想象,放飞梦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写好“彩、梦、森、拉、结、苹、般、精、灵”9个生字。
2.学会运用看偏旁、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等方法来理解文中“叮咛”“精灵“葱郁”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诗中彩色铅笔画出的梦,感受绚丽的色彩、美好的梦境和快乐的童年。
2.仿照课文第2、第3小节,进行说话写话,学会表达,激发想象,放飞梦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构想:
《彩色的梦》是一首儿童诗,通过彩色铅笔描绘了大森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我”的美好梦境,也展现了儿童眼中的五彩世界。本课有16个生字要求会认读,9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在读音上,主要是区分前后鼻音,在字形上,借助组合法、熟字替换法等识记。朗读课文,我将采用:1.阶梯式朗读来推进,2.借助画面读,展开想象读,3.在熟读、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用自已的话来说一说文中“我”画出的梦。最后在充分朗读和感悟的基础上,仿照第2、第3小节,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归类认读,识记生字
1.自读课后生字,圈出文中生字。
2.游戏:我是识字小能手。
(1)生字宝宝大集合。
老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生字宝宝排整齐。后鼻音,第一队;前鼻音,第二队;其他音,第三队,读准读音排好队!”
后鼻音:梦、坪、苹、囱、叮、咛、精、灵。
前鼻音,般、森。
其他音:盒、聊、郁、彩、拉、结。
提示:把生字卡片发给若干学生,教师在前面喊口令,学生根据口令站成三队。
(2)生字宝宝来报数。
手拿卡片的学生大声读出自己的读音。教师及时正音,强调“囱”既是后鼻音,又是平舌音。
(3)全班共同来点名.
齐读生字,会听发音。
提示:学生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是否发音标准。
(4)混淆读音来区分。
有请生字“梦”和“森”,请大家编个口诀来分清读音。
提示:鼓励自主识记和区分,就算口诀简单,也是动脑思考的过程。如:“梦”和“森”,要分清。后鼻音,那是“梦”;前鼻音,那是“森”。
(5)多音字宝宝请出列。
持“结”字卡片的学生出列:“结苹果”这个词中,你读第几声?
提示:当表示“植物长出果实”的意思时,“结”念第一声。
谁还可以用上这个读音来组词?(结巴、结实)
(6)“般”字宝宝请出列。
出示“船”字卡片,谁来说说不同?
提示;让学生学会找出不同来区分形近字。
(7)好朋友们手拉手。
哪些生字是好朋友,可以组成一个词?(叮咛、精灵)
提示:整个识字游戏过程中,教师指令要清楚,学生要学会倾听。
二、理解词语,学会方法
1.借助偏旁,理解“叮咛”。
(1)猜一猜“叮咛”的意思。(再三嘱咐)
(2)方法指导: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根据偏旁想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3)结合生活,说一说:谁经常叮咛你干什么?
要点:学会看偏旁,想意思,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说话实践,真正理解“叮咛”的意思。
2.凭借经验,理解“精灵”。
(1)你在书里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哪些精灵?(蓝精灵、魔法小精灵)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可爱,神奇,有神力)
(2)把这个词送入文中读一读,“大森林的精灵”是谁?说明了什么?(彩色铅笔也很神奇)
(3)方法总结:可以借助生活和阅读经验来理解词语。
3.根据图画,理解“葱郁”。
(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片森林?(树木长得青翠茂盛)
(2)你在哪儿也见过这样的场景?
(3)方法指导:借助课文插图和生活情境,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提示: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中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游戏巩固,写好汉字
1.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创设情境:梦中,生字宝宝迷路啦,快把它们送回家吧!
左右结构:彩、拉、结、般、精。
上下结构:梦、苹、灵。
“品”字形结构:森。
提示:黑板上画好3个小房子,分别写上“左右”“上下”“‘品’字形”的字样,将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根据结构进行分类。
2.分类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观察。
提示:强调“结”中“士”的横的长短,“般”中右上部分的“几”字不带勾,“彩”中“三撇”书写距离要均匀,“苹”中下半部分的“平”要写得扁一些。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带有“林”的字:梦、森。强调:在上偏小,在下偏大。
(3)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反馈。
第二课时
一、读中理解,感受美好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词语,引导发现。
第一组词语:绿 红 蓝 紫 彩色
第二组词语:草坪 野花 天空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溪水
水果香 季节风 紫葡萄
第三组词语:聊天 跳蹦 滑过 叮咛 流动 拉着手 结苹果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与颜色相关,第二组与事物、景物相关,第三组与动作相关。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第三组还可配上动作。
3.读好短语,初感美好。
彩色的梦 彩色梦境 大块的草坪 大朵的野花 大片的天空
葱郁的森林 苹果般的太阳 大森林的精灵 紫葡萄的叮咛
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前面的形容词,并通过朗读来感受事物的美。
4.读好句子,关注标点。
(1)出示句子: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提示:范读,学生静听,说说哪些地方停顿了,从而认识“破折号”,明白这里用上“破折号”代表声音的延长和强调,然后跟着朗读。
(2)出示句子: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提示:指名朗读,读出“破折号”代表声音的延长。借助插图,并加上动作,读好句子。
(3)出示句子: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
要点;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理解。先让学生说懂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补充提问:哪些水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每个季节的风给你什么感觉?紫葡萄在叮咛什么?
②“省略号”说明什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梦境的美丽和延续。
提示:在朗读实践中体会变幻的梦境,多彩的童年,感受梦境的神奇与美好。遇“省略号”要适当延长语气,但不要拖腔拖调。
5.读好课文。
提示:通过指名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文朗读,要求边读边想象,读出节奏、标点、画面,充分感受梦境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并感受语言的优美。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提示:照课文插图和板书,有条理地说清楚森林里的景物和颜色,说出在森林里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二、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1.仿说句子。
仿照样子,在句子中加上“破折号”,把颜色说得更美。
如:大块的草坪,绿了,绿一得一发一亮!
大片的野花,红了,红一得—耀一眼!
大片的天空,蓝了,蓝一得一透一明!
提示:通过同桌练说、指名说,在仿说实中关注标点,关注表达,并充分感受颜色的绚丽,同时也为下面段落的仿写打下基础。
2.仿写段落。
(1)仿写第2小节。
你想画什么?
要点:打开学生的思维,说说想画什么:蓝天、白云、农田、庄稼、小鸟,蘑菇、白兔……
出示句式:
脚尖滑过的地方,
, ;
, ;
, ,
!
提示:第2小节注重句式,重在写色彩的美。此处仿写要强调运用恰当的量词和对应的色彩来进行,由句到段,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句式积累和语言实践。
(2)仿写第3小节
你还想画点什么?
出示句式:
在 的 ,
,
。
,
,
!
提示;这一小节的仿写注重内容,句式形式不固定,难度偏大,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小组交流中,碰撞思维,产生灵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分享。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创作,及时表扬鼓励写得好的学生。
3.课堂总结:童年的梦是绚丽多彩的,是变幻无常的,是美妙无比的,让我们放飞梦想,拥有多彩童年。
4.作业布置:把自己的彩色梦境画下来,并配上自己写的诗句,参加班级评比。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