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认识平面图》
《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2页例2、 “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根据图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或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方向的过程中,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方向、位置关系的实际问题,发展几何直观。
3.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识别物体所在方位,体会方向、平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辨认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从现实空间到平面图的转化。
教学构想:
在平面图中辨认方向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木方法,而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辨认方向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则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并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后的“想想做做”,安排学生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指出方向;在教学描述简单行走路线之后的“想想做做”中,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或同学到公园去,先确定浏览路线再游玩。
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教学平面图上的方向,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并遵守人们的共同约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是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象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平面图,(拿出操场平面图示意一下)图的中间是学校的操场,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分别填上体育馆、教学楼、篮球场、看台。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图策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展示。
反馈:刚才有几个同学已经将自己制作的平面图贴到黑板上了,先请这几个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还有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吗?请在小组内讨论。(定的北面不同,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后,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
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的。为了标明方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这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把你制作的平面图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过来。完成后,再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并把作品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指向标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三、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红到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明想到百货大楼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新华书店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再出示题中填空部分,指名回答,并在课本上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引导说出:先朝西到彩虹桥,再朝南到樱花园。
指出:看图说明从一个地方出发到另一个地方,如果路线方向有变化,可以说出先怎样走到哪里,再怎样走到目的地。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方向,再交流。
追问:你是根据怎样的方向位置找出向哪个方向走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2)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 电梯?)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方位概念表达图中房间、会议室、电梯、安全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先在小组里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总结与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