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超级球迷”邓小平

发布时间:2019-04-2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构想:

《“超级球迷”邓小平》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3篇课文,另外两篇分别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虎门销烟》。三个课题都是偏正短语,其中心词分别是“邓小平”“樟树”“销烟”,指向完全不同,一个指向“人”,一个指向“物”,一个指向“事”。再看修饰部分,“超级球迷”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宋庆龄故居”限制了樟树的具体所指——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的两棵樟树;“虎门”点明了销烟之处,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林则徐也因虎门销烟而名垂青史。可见,本单元由“名人”组文,或者说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名人”。但每一篇课文重点不同,一篇重在写人物的一个特点,一篇重在以物喻人,一篇重在写历史事件。其中,如何写出人物的一个特点是可教的、该教的、应花大力气教的。借助课文《“超级球迷”邓小平》这个例子,学习多角度写人物的一个特点是必要且重要的。

本课课后习题“理解表达”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邓小平爷爷是‘超级球迷’。”二是“你自己或周围的人也会对什么入迷吗?想想哪一件事最能表现‘入迷’,用一段话写下来。”两项内容均指向“迷(醉心于某种事物)”,一项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提取邓小平爷爷是“超级球迷”的信息进行表达;一项是学生认定自己或周围的人是“X迷”,回忆相关事件,并选择一件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能表现入迷的事,写出来(片段)。文本内容的提取与列举,正是引领学生学习“从多角度写人物一个特点”的方法与路径。文章中选取的四个典型事例,老师不用教,学生就能发现;但作者叙述四件事的角度(人物心理、侧面描写、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是学生难以发现的,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角度,学习多角度表达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不在“知方法”,而在“生智慧”——方法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应聚焦邓小平爷爷是“超级球迷”(写什么),学习从多角度写人物一个特点的方法(怎样写)。

除此之外,本课还应重点关注字词学习,课文朗读。本课多音字较多,课后积累运用中的三个多音字,如果学生不查字典,想当然去读,多半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学时要明确多音字的学习方法——查字典(根据字义,确定读音)。学生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关注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感受汉字的魅力,并逐渐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其中的四字词,不仅要积累,还要能运用(借助四字词,概述邓小平爷爷是“超级球迷”)。本课的朗读要突显“超级球迷”,以此读出感情。课上训练的重点是读好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读好人物语言,这样有感情朗读才有的放矢,不是一句空话。本课的结构与写作顺序学生不难发现,所以,不做教学的重点。初读后概括内容,可直接指出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聚焦“超级球迷”后,追问四件事能否交换顺序,学生自然清楚四个典型事例是按照邓小平的生平经历来叙述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双绿线中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借助字典,联系语境识记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从具体的事例中捕捉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从多角度写人物一个特点的方法。

    3.能围绕“迷”选择典型事例,完成片段练笔,突出表现“迷”。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具体事例中捕捉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从多角度写人物一个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典型事例进行叙述,突出表现“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生发疑问

    1.咱们班的王博逸特别爱看书,我们称他是“书迷”, “球迷”就是——,那么“超级球迷”是什么?(板书)

    2.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我们要认识一位“超级球迷”,他就是——邓小平。(板书“邓小平”)

题目中的“超级球迷”用引号表示……

谁能介绍一下邓小平?(出示图,师简介邓小平)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邓小平爷爷对足球究竟会迷到什么程度?)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出示图:提醒读书姿势)。

    2.检查词语:

足球赛 前锋 沮丧 阿根廷 

先农坛体育场 某个   鼓励

退休   录下来  球瘾  叮嘱

勤工俭学  如愿以偿  百看不厌  

情不自禁     殷殷期盼    深深嘱托    

指名读,正音、齐读。

    3.出示:前锋 勤工俭学 如愿以偿

回忆解词方法。

理解“前锋”:出示足球场图,点出位置。在足球运动中,位于前场位置的队员就是前锋,前锋负责进攻,突破对方防线,争取射门得分(点击出示:搜集资源理解。)

理解“勤工俭学”:超链接图。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 (点击出示:结合生活理解)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文中指看国际足球赛的愿望实现。联系语境理解。积累近义词。

用“如愿以偿”说一句话(点击出示:联系上下文理解)

小结理解词语的方式:查字典理解、结合生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搜集资理解。

    4.读句子,读准多音字。

1)出示:就在他沮丧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对了,把衣服当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出去一看,邓小平正坐着马扎,在球场边看小朋友踢球呢。

1990年的世界杯52场比赛转播,他几乎一场不落。

2)同桌互相读一读,思考:划横线的多音字应该读什么音?你是怎么思考的?

小结:判断多音字读什么音,要根据字在词中的意思来确定,实在确定不了的可以查字典。

4)理解马扎:腿交叉作为支架,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的凳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

读: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

画:画出能体现邓小平爷爷是“超级球迷”的词句,试着用一句话事情。

    2.检查:根据学情指导学生朗读各自然段,概括事情。

典当衣服看国际比赛

体育场看小朋友踢球

荧屏前看球赛如临现场

看世界杯转播几乎一场不落

思考:

    既然四件事都是写邓小平爷爷热爱足球,那可不可以调换顺序呢?

    3.出示第一、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说说你的发现。

(体会首尾呼应、结尾点题的写法)

四、学写生字。

出示4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

提炼:上下要对正,宽窄要得当。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名人与足球的故事。

第二课时

.复习

1.读词语

勤工俭学 如愿以偿 坐着马扎 百看不厌

情不自禁 一场不落 殷殷期盼 深深嘱托

2.请选用以上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邓小平爷爷说他最喜欢看足球。青年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                   ;在荧屏前看比赛         ;退休后              。邓小平爷爷不止一次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他对发展中国足球的                  

.学习新课

1.活动一: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邓小平爷爷是“超级球迷”请用“     ”画出来,印象最深处,可用词语或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完成后,同桌交流。

1)学生默读,圈画,完成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反馈,预设:

事例1:很想去看沮丧一个念头……内心对看球赛的渴望(心理描写)

事例2:没有比赛坐着马扎看小朋友踢球……国家足球队一位前锋的回忆(侧面描写)

事例3:百看不厌情不自禁拍手“快鼓掌啊……”观看球赛时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动作、语言描写)

事例4:几乎一场不落录下来叮嘱留着悬念……“一时看不了的,他就请人录下来,还叮嘱不要告诉他结果,留着悬念。”能不能改成“一时看不了的,他就请人录下来,空闲时再看。”(细节描写)

3)“生平最喜欢”,生平经历为线索;四件典型事,“超级球迷”要扣紧;

叙述多角度,“一个特点”更丰满。

2.活动二:说说我,说说他(她)——超级X迷。

1)交流已完成的作业:大眼睛,会发现。(二选一)

a.我是“    迷”。(要有具体事例来证明哦!)

b.    是“      迷”。(你能爆个料吗?)

你觉得所选的事例是不是最能表现“入迷”,你是从什么角度叙述的?其他同学也评价一下。

2)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事例更能表现自己或他人的“入迷”?你打算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思考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完成后,读给同桌听,再互相批改。

3)全班交流。

.总结

1.齐读全文。

2.这篇课文仅仅表现了邓小平爷爷喜欢足球,是个“超级球迷”吗?(一代伟人对发展中国足球事业的关切之情——他不止一次地说,足球……深深嘱托。)

3.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作业

想把你的小练笔变成一篇文章吗?请再选择一件事,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入迷”,别忘了加上题目、开头和结尾哦!

板书:

           典当衣服看国际比赛

15“超级球迷” 体育场看小朋友踢足球    总分总

邓小平      银屏前看球赛如临现场

           看世界杯转播几乎一场不落  首尾呼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