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圆 第7课时 圆的面积计算

发布时间:2019-06-1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10、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五”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问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问题,提高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逐步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构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知道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这节课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能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帮助学生厘清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在教学预设中,着重处理要一下环节:

1.动画演示与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三角形面积、底、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三角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结合圆的面积公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丰富学生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体会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学生则以4人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讨论,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过程:

一、已知半径、直径计算圆的面积

出示3个圆。1个标注半径0.3分米,另2个分别标注直径8厘米和1.2分米。

学生活动: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要让学生明确后2题与第1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揭题:计算圆的面积,一般要知道圆的半径才能计算。当已知直径时,可以应用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先求出半径,再求圆的面积。今天就继续解决这样的问题,计算圆的面积。

二、已知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出示例10

学生活动:

1.学生读题,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

2.学生列式计算,思考根据周长怎样计算半径,为什么要这样算。

3.学生自我提升思考总结,今天计算面积的是怎样的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实施要点:1 .此过程属于学生理性思考环节,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实现多元对话,促进数学思考的真正发生。

2.此环节还是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成的环节,教师要适当退后,让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更进一步。

三、拓展训练,巩固提高

1.出示“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

2.出示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计算、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3.出示练习十五第7题。

1)学生思考需要测量什么数据,怎么测量,为什么。

2)总结提升,生活中一些物体我们可以先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它的面积。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