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114页的“整理与回顾”、第18~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理解有关圆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思考方法,培养他们有关图形计算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积累学习图形特征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构想: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让复习课有新意
复习课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构建知识体系。课上,我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学生说的都是具体的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并整理为三类: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学生通过整理,知识的主要脉络清晰呈现在面前,知识由“厚”变“薄”。这样复习不再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在复习中学生有发现,有提升,获得新授课那样的新鲜感。
二、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为提升思维提供支点。
很多老师在复习时,往往只重视复习所学知识,而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只在课堂新授教学时,让学生体验,而本节课,我再次带领学生回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意在通过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当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善于通过转化等策略,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转化前后的变化情况,巩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认知,积累了经验基础,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板书:图形王国
二、复习巩固:
1. 完成第18题。
确定圆心的位置,学生上台指一指。说说圆规的两脚怎么摆放。
2. 完成第19题。
校对,并指名说说如何列式。
3. 指导第20题。
师问: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的距离。
首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解答呢?注意什么?
4. 指导第22题。
引发讨论: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是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
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作业
完成第21、23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