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10-1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部编版年级册语文第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构想: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的童话故事,课文写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板,这一段变化历程,学生读起来生动有趣。并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谈话导入,质疑激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有所感悟。然后分小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锻炼了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  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1.归纳主要内容: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

缩成一团  努力        吱吱嘎嘎    拆掉   

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说)

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板块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出示:第1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

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

2.师出示:第4—7段 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4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

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师出示:第8段“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

指生回答。

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心情。

4.师出示:第10段“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成了椅子的它,还是觉得不够好,为什么呢?

理解“吃力”的含义。

5.师出示句子:第12段“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理解“满意”“舒展”的意思,感受木地板的心情。

它最终变成了木地板,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它觉得——(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舒服

板块三   归纳讨论,明白道理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的追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内的道理。

3.教师点拨:

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说自己的体会。

板块四   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板块五   课后任务

1.再读课文,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你喜欢的童话再拿出来读一读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