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认识平均分》教案

发布时间:2019-10-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

教材P42-43“平均分的认识”例1、例2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引导学生根据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并在练习中巩固和掌握方法。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并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桃子图片(圆片)。

教学构想:

1.例1指出平均分的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

1提出一个相当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把6个桃分成两堆,要求学生先操作,再交流分的结果。学生有人分成2个与4个,有人分成1个与5个,有人分成3个与3个。在此基础上整理各种分的结果,一类是分成的两堆个数同样多,另一类分成的两堆个数不一样多。在此基础上指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揭示了平均分的基本含义。

2.例2开展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2按每份多少,一份一份地分。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这个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操作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利用学具分一分,或者在教材的图画上圈一圈,得出分的结果。

怎样分?结果怎样?是例题的两个教学要点。要让学生注意到,无论是分学具还是圈一圈,都是“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够分成(或圈出)这样的几份。还要让学生注意到,这样的方法是平均分,因为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配合例2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编排了许多分东西的活动。“试一试”把12根小棒分别按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地分,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这些操作都是按每份多少进行的平均分,每份的根数越多,分成的份数越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猴妈妈有一些桃子(课件展示6个桃子),它想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请大家会帮忙分一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商量一下,请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

学生利用桃子模型摆一摆,将学生的分法汇总在黑板上。

谈话:观察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与众不同?

学生讨论并交流

谈话:如果把6个桃分成3份,你们能很快分出来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商量一下,请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

学生利用桃子模型摆一摆,将学生的分法汇总在黑板上。

谈话:观察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与众不同?

学生讨论并交流

提问:这两种分法,分的堆数不同,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交流

总结:这两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同样多),这种分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上,叫作平均分(板书认识平均分)。

判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的平均分,大家请看这两幅图,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呢?                                      

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台前讲解,说清楚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分一分:

8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     )只小猴。

小组为单位,利用小棒代替桃子,一起讨论,分一分,得出结论。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解释如何分的。教师引导强调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总结:通过小朋友们的汇报,我们学到了,2个为一份,我们可以分为4份,这样的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

提示:我们平时生活中一般用什么方法分可以看的更清楚一点。

交流:可以用圈圆圈、画竖线等等做标记的方法。

以圈圆圈的方法在大屏上展示:

8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   4  )只小猴。(带领学生读一读)

大屏出示:8个桃子,每只猴子分4个,可以分给(     )只小猴。

再出示:8个桃子,每只小猴分1个,可以分给(     )只小猴。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句话,你能找到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主发言,从学生的言语中归纳出一句话:

8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个,可以分给(     )只小猴。

指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每只猴子分的同样多,对应了我们所说的平均分。

师总结:什么是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按照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分开。

板书:把一些物体       平均分         每份同样多

2.试一试

先圈一圈,再填空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业,教师再进行讲解,带领大家读一读。

三、学习探索,提升新知。

12个轮子,装配下面几种玩具车,分别可以装多少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学生展示填写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每份分得的个数越少,分得的份数就越多,每份分得的个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四、全课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2)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基础练习题:

1.8个○分成2堆,哪一种分法时平均分?在后面的括号里画勾。

①○ ○ ○ ○ ○ ○      ○ ○

②○ ○ ○ ○      ○ ○ ○ ○

③○ ○ ○ ○ ○      ○ ○ ○

2.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2)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综合练习题:

先圈一圈,再填空。

1)○ ○ ○ ○ ○ ○

6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2)○ ○ ○ ○ ○ ○ ○ ○ ○

9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课外提升题:

10根香蕉。

1)每只小猴分2根,可以分给(  )只小猴。

2)每只小猴分5根,可以分给(  )只小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