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盘古阳刚、伟岸、神圣,拥有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彻底的牺牲精神,是神话中的华夏文化始祖。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巨人盘古沉睡其间一万八千年,是故事的开头。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是故事的经过。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讲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是故事的结局。课文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写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其中第2自然段讲盘古劈开天地,用身边的斧头劈碎“大鸡蛋”,天和地初步形成;第3-4自然段讲盘古使出神力支撑天地,为了不让天和地重新合拢,一万八千年中,盘古像柱子一-样撑在天地之间,最后天地成形,盘古精疲力竭而倒下;第5自然段描写盘古化为万物,他无私奉献、毫无保留,段末的省略号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盘古在混沌的世界中产生,天生神力,与天地同长,身体化为万物,都是那么神奇,让人不可思议。课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具体描写,劈开天地时不同物质“缓缓上升”“慢慢下降”,采用对称的描写,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非常神奇;盘古倒下后身体化为风云雷雨、日月山川、花草树木,用了连续相同的句式进行描写,一幅幅画面,神奇无比,读来又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哟!
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老师也及时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二、研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读完课文,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并交流。
2.老师带领学生研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2~3自然段。
①大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盘古开天地的紧迫感,读出感情。
②教师指导朗读:要想读出感情,就要注意语速的快慢,注意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词语要重读,如“黑乎乎”“翻身坐了起来”“劈过去”等词语要读得略快一些,“轻而清”“重而浊”等词语,要读出惊喜的情感。
③引导学生分析天地形成的过程,通过“宇宙混沌一片”“把天地分开”“盘古身体随着天地长高”这些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丰富。
(2)重点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我们创造了多么美丽的世界。
②学生根据课文描述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世界。
③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3)我们看到了盘古做出的贡献。那么,谁来说一说,盘古是个怎样的人?
生通读课文,分析盘古的人物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学生读这段话,理清楚盘古的身体部位都变成了什么,并在全班汇报。
预设: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敢献身的精神。
(板书:雄伟高大,勇于献身)
(5)文章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到神奇?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评价。
三、拓展延伸
我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有很多,收集或听爸爸妈妈讲神话故事或传说,并和大家分享。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