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五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构想:《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讲的是巴金先生两次到鸟的天堂里看到的不同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内容浅显,文字优美,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认为文中的一句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至关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作者在看到“鸟的天堂”之后的赞美,是作者的感情自然流露,更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学中,我紧扣这句话,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流程,对学生的理解有了较好的帮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一、揭题导入
1.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天堂”?提示: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2.“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的地方呢?让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去看看。
二、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想一想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有什么不同。
2.学习字词。
(1)鸟儿 不可计数
提示:读准多音字“干”和“数”。“数”是动词,所以是第三声;“不可计数”的近义词是“数不胜数”,结合图片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知道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2)主干 竹竿
提示:这两个词语读音相似。“主干”可和上面一组词语中的“枝干”作比较来理解。
(3)拨着桨 有规律
提示:用动作来演示“拨着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演示以后,相机理解“有规律"的意思。记住“拨”字右边是“发”。
(4)纠正错误 应接不暇
提示:联系课文说一说“纠正错误”的意思。“应接不暇”还可用近义词“目不暇接”来理解。把“暇”字认真写一遍,说说偏旁“日”和字意的联系。
三、整体感知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所见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株静静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景。
板块二 读中入境,体会天堂静景
一、一读,梳理观察顺序。
1.自读第1至第9自然段。
2.思考:写榕树的文字有好儿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从远到近的顺序。
二、二读,知道榕树特点。
1.默读描写榕树的句段第5至第9自然段。
2.思考:这是一株( )的榕树。
提示:很大、枝繁叶茂、具有生命力、生机无限。
三、三读,体会表达特点。
作者是如何写出榕树旺盛的生命力的?聚焦第8自然段。
1.对比中发现。
这一-段共4 句话。第一句话告诉我们:榕树在展示它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写了“我们看到了榕树的生命力”,为什么作者要写成“展示给我们看”?
要点:作者把榕树当作人来写,更加突出蓬勃的生命力。
2.比较中辨别。
树叶主要有两个特点:多、绿。我们也能写出树叶的这种特点。譬如:叶子多,叶子绿。 啊,真漂亮!再如:那树叶真是多啊,多得不得了!叶子还一片片绿得发亮啊!多么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提示:从“堆、照耀、颤动"等字词来体会叶子的稠密、翠绿以及蕴含的无限生机。
3.朗读中表达。
提示:在学生谈体会的时候,随时把朗读掺进去,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表达出来。
四、四读,读出节奏和语气。
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从远到近,写了一株枝繁叶茂、生机无限的大榕树。这种对事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就叫静态描写。
配乐范读。
完成填空
朗读的节奏较为()A.舒缓B.紧张C.低沉D.轻快
朗读的语气是()A.愤恨B.赞美C.悲伤D.喜悦E.深情
3.朗读,试着背诵
提示: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试着读出相应的节奏和语气就行。
板块三 读议结合,体悟天堂动景
一、理清顺序。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先写周围静寂,接着写一鸟飞鸣,再写众鸟飞鸣,最后写了一只画眉鸟。
二、交流感受。
哪些词句写出了热闹欢腾?聚焦“百鸟飞鸣”这一部分来品一品。
提示:两个“到处都是”,说明鸟多,飞得快。三个“有的”是排比的手法,说明鸟儿们欢腾。“应接不暇”是从作者的感觉来说明热闹非凡。
三、体悟写法。
1.如果我们把作者原本的短句写得长一点,是什么感觉?
提示:大一点的,小一点的,穿花衣服的,黑不溜秋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得真是欢,有的呼啦一声就飞了起来,有的在用力地扑翅膀。
要点:哕唆,感觉鸟飞不起来。
2.作者在这里用短句,好在哪里?
要点:可以从节奏和语气这两个方面来谈。欢快轻松,有惊喜的感觉。
3.读出欢快的节奏、惊喜的语气。
提示:配上鸟叫声,创设情境。
四、小结写法。
百鸟纷飞,众鸟欢唱,多么和谐动人的画面。这种对事物的活动和变化的描写,就叫动态描写。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鸟儿飞鸣这动人的情景,让人回味留恋。
板块四模仿迁移,领悟表达方法
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文中好几次出现“鸟的天堂”的句子:找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提示: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果,农民不许人去提它们。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3.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要点: 4句话,其出现5次“鸟的天堂”。带有引号的表示地点,就是大榕树:不带引导的表示“鸟的乐园”“鸟生活的好地方”。
二、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提示1:第一次看到的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看到众鸟纷飞,听到百鸟和鸣,感受到鸟的天堂热闹非凡。
提示2:结合榕树的生机勃勃和鸟儿的欢腾雀跃这两方面来说,鸟和榕树和谐共处。
三、模仿“树上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来写一段话。
提示: ( )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 )声,到处都是( )影。( )的,( )的,( )的,( )的,有的( ),有的( ),有的( )。
提示:建议把“树上”换成“马路上”“菜场上”“操场上”“山林里"来说。
四、 课文写出了鸟的天堂不同时间内的动静变化。我们生活中也有。警如,校园的一角,早晨宁静,课间热闹,傍晚恢复到宁静。譬如.....
要点:请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动静变化,完成两个片段,也为习作积累材料。
5.朗读全文,感受和表达作者情感的变化。
提示:从“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中的小小失落和纳闷,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一点留恋和赞叹,体会文中的情感,并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