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空中飞
教学内容:人教版美术第一册第9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展开想象,让自己在空中“飞”起来,将自己“飞”在空中的姿态和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飞翔”的姿态和周围的环境并大胆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心灵体验“飞翔”的快乐,畅想自己“飞翔”的样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想象表现“飞翔”的人。
教学难点:表现好“飞翔”的姿态。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构想:
本课采用“体验—欣赏—畅想—创作”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让学生表演飞翔的样子,找出飞翔时的特征,再欣赏壁画中飞天优美的体态,畅想自己变作一只鸟儿或是一阵风在高高天空的所见所感,最后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语言,表现自己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飞是什么感觉?谁能表现出飞翔时的样子?(请学生表演)
(教师拿出一条丝巾,披在学生身上)再次请同学表演飞翔时的样子,体验两次飞翔时不同的特征。
师: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看得出他们是在表演飞翔的感觉?
师:想当一回真正的空中飞人吗?就跟随老师进入《我在空中飞》吧!(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一)看一看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唐代)、任率英《嫦娥奔月》(现代)
师:我们人类在很久以前就畅想过可以遨游天空,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飞天的形象出现,还有表现古代传说的《嫦娥奔月》(乘龙驾云的神仙、衣裙、飘带、云气、凌空飞舞)
师:飞天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衣裙、飘带、云气、飞花)
2.现代科技飞行器
师:飞的姿态有各种各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类发明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太空奥秘、了解太空。2008 年9 月27 日,我们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器的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出舱活动,在太空中挥舞五星红旗。
3.比较航天员飞行的姿态与飞天姿态
师:你能说说航天员的这种飞行姿态和飞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师:要表现出“飞”的样子,看来是有多种方法的,身体的动态也很重要。
(二)说一说
1.你怎么才能让自己“飞”起来呢?而且是美的?
师: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在天上飞,是借助什么工具还是什么都不用?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工具?比一比谁的主意最妙。(坐飞机、降落伞、长一对翅膀…)
2.“飞”起来周围的环境还和地面的一样吗?
当我们真正“飞”起来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请你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看到周围的样子,也许你是航天员,也许你是一只“鸟”,也许你是一阵“风”…… 这时你看到的与你在地面上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学生回答)
(三)赏一赏
师: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看看其他小朋友们是怎样表现的。
《让我们一起飞吧》、《飞呀飞》、《从小爱科学》、《我飞向了宇宙》
师:看看小朋友们作品中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三、演示阶段
师:你是不是也想来一张表现我在空中飞的作品呀?你“飞”的时候想要个伙伴吗?如果我们“飞”到了大海的上空、森林的上空、另外的星球,迎接我们的又会是谁呢?(学生回答)
注意:“我”和“我”的小伙伴画在显著的位置上。
四、实践阶段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一幅我在空中飞的作品,表现出“我”或者“我”和小伙伴们“飞”的样子以及看到的东西。
作业要求:
1.突出“飞”的样子;
2.画面内容丰富;
3.色彩鲜艳。
老师提示:在表现“我在空中飞”这一主题的时候,画面中谁是最主要的--我。因此可先将“我”及“我”的好朋友放在画面显著的位置上,画的大一些。然后,将“我们”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五、展评阶段
说说你是怎样创作这张画的?(学生回答)
学生互评,为这幅画提点意见和建议
评价建议:
1.能否画出“飞翔”中人的不动态。
2.能否想象出“飞翔”时,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3.能否用自己觉得合适或好看的颜色,来丰富画面。
六、拓展阶段
1.想一想,如果让画中的人真正“飞”起来,可以用什么方法?
2.去搜集一些关于“飞”的故事。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