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用数据来“说话”—单式折线统计图

发布时间:2020-01-0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   使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用事实说话、事实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会画折线统计图,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与“基于数据进行有意义的判断和预测”之间的过渡。

教学构想:

统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数据分析观念”。曹培英教授利用“金字塔”来解读他对数据分析观念的理解。

我将从曹教授关于“数据分析观念解读”的三个层面和整体建构的观念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思考:

1.“课标2011年版”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增补了“体验随机性”的学习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想帮助学生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即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和分析的全过程。

2.在六个年级整个学段中,不同课时的“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拥有教学共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数据表达,无不都是让学生围绕数据做文章,即都在用数据“说话”。 于是我用“用数据来 ‘说话’”这个理念来统整“统计”知识的学习,以帮助学生结构地学。

3.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和分析是统计过程中知识技能层面的内涵。在思想观点层面,我们还需让孩子体会数据的“整体观、随机观、相对观”,于是我设计了“某商场某款衣服的销售情况”来局部把握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特点和“商场衬衫和毛衣销售情况”的对比图来让学生整体把握变化态势;通过“如果再实验一次、收集到的数据会不会跟刚刚完全一样”的问题让孩子体会数据的随机性;通过不同统计图特点之间的对比让孩子体会“相对性”,以帮助孩子学会按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数据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经历统计过程,收集整理表达数据。

1.   收集、整理数据

问题驱动:要想知道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怎么样、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电脑模拟情境,收集整理数据;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实施要点:经历统计的基本过程;突出关键环节。(板书:收集 整理)

2.   表达数据

问题驱动:我们还学过数据怎样的表达方式?(板书:表达)

问题驱动:你能从图中看出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交流条形图的特点。

实施要点:体会条形统计的特点。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预计变化趋势。

1.   经历折线图的制作过程

问题驱动:在这个图中,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你还有其他简洁的表达方式吗?

问题驱动:这个点随意点吗?可以怎么取?

学生活动:交流“点”的意义。(板书:点:量)

问题驱动:现在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水温的变化吗?

问题驱动:现在从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线”的意义。(板书:变化)

实施要点:掌握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及其组成部分。

2.   比较统计表、图的区别,体会各自优势

问题驱动:既然表和图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多少度,为什么还需要条形图、折线图?学生活动:比较表、图之间的联系、区别,分析各自的优势。

3.预计变化趋势

问题驱动:按照这样的下降趋势,猜猜看,接下来的时间里,折线统计图会按照什么的趋势发展下去?

学生活动:在比较中感受折线图的优势,预计变化趋势。

实施要点:让学生感知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上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比较,进行简单的推理、来帮助我们预测和判断以后的情况。

4.想象再次实验,体会“随机性”

问题驱动:如果再实验一次,收集到的数据会不会跟刚刚完全一样?

学生活动:猜测数据可能会是什么?绘制折线统计图。

实施要点:帮助孩子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学会绘制单式折线图。

三、局部把握特点,整体把握态势。

1.   看图填空

①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__小时)

②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__时到__时)

 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从__时到__时)

③病人的体温从几时起开始下降?(__时)

④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___)

生独立完成,并集体交流。

2.比较纵轴

问题驱动:其实有人根据同一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制作了两幅折线图。如果你是医生,你会选哪张折线图来分析?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分析原因。

实施要点:感受数学上所有的变化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3.   数据整体观察、分析应用

问题驱动:下面两个折线统计图,哪个表示了衬衫的销售情况,哪个表示了羊毛衫的销售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整体观察两幅折线图、分析、区分。

实施要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整体观。

4.按需选择表达方式

问题驱动:下面的两组数据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学生活动:比较、选择。

实施要点:不同需要、不同要求,科学选择适合的表达数据的方式。

四、总结收获

问题驱动: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引申:办公室同事告诉我:“你这个保温杯是陶瓷的,我的保温杯是不锈钢的,我的可比你的保温效果好多了”。你能证明哪种杯子的保温性能更好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