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2-43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构想:
1.放手让学生利用探索整十数加整十数口算方法的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本质上的认识。交流例1算法时,要尽可能地呈现出所示的两种计算方法。由于第一种计算方法是计算整十数相加的基本算理,因此在交流中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第二种方法是计算整十数相加最为常用的算法,因此也要在交流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后,教师还要指出的书后面应该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
2.一方面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口算绕着,在练习中更加熟练地运用算法,并形成口算的技能。另一方面,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熟练程度的同时,全面检查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关注剖腹产儿童在极其简单的口算中学习情况。
3.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两个加数相同的实际应用情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认识了10以内的数,我们又学习了10以内数的什么知识?认识了20以内的数的什么知识呢?
2.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习了什么呢?
说明: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后,可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3.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条件和问题。(板书算式)
引导:40+30等于多少?看来小朋友都会算得数。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4+3=7 40+30=70
说明:用4个十加3个十来想,或者用4加3来想,其实都是想的4个加3个是多少,算出40+30的得数是70。
2.教学“试一试”。
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0-30=40。
现在你能怎样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
追问:你能再说说这里的每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吗?
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学生齐读算式,说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串有几颗珠子。
学生说左边有多少,右边有多少?
学生填书,列式。
校对。
提问:加法表示什么?50+40你是怎么算的?减法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追问:整十数的加减两步式题,可以按几位数的加减两步口算得数是几十呢?
学生一组一组算,算完后想想整十数加法和减法怎样算
交流得数。
比较:下面一道整十数加减的得数,你为什么算的这么快?
老师说一道,学生说另一道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只要想几加几或几减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依次说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知道了什么条件和问题。
学生填写算式
追问:小兔拔的和小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教师板书,并提问单位是什么?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
指出:“同样多”就是小羊拔了20个,小兔也拔了20个。把它们拔的个数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个数,所以用加法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