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顾慧

发布时间:2020-05-1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找面、摸面、比面等活动中感受物体都有面,感知“面”有大小。

2. 借助已有度量经验自主探究面的大小需要用小面来测量,会描述面的大小,建立面积的概念。

3.在交流互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知,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究、体验测量面的大小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材料、(蓝红)水彩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

1.结合现实情境,聚焦观察面。

谈话:同学们,这是咱们班级的集体照,给这张照片加上框,应该加在哪个部分?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提问:如果想给照片贴上一层保护膜应该贴在哪里呢?

预设:照片上面

师:也就是这整个面上,谁来摸一摸?

摸全了吗?只在这里贴膜吗?

追问:怎样摸才能摸全?

小结:是的,整个边框里面,照片上面都要贴膜。像这样伸出手掌,按照一定的顺序,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摸遍整个面。

2. 充分感知面,体会物体都有面。

过渡语:现在我们再来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也有

能摸给大家看一看吗?

评价:他摸得可真仔细,就像擦桌子一样擦遍桌面的每个角落。

师:看,这是咱们的课本和白板。课本封面和白板面相比哪个面比较大?

小结:是的,这些物体上都有面,而且有大有小。我们把面的大小,就叫作面积。比如白板面的大小是白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师:白板面比课本封面大,意思就是——白板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3.画面,感受线与面的区别

过渡语:这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

如果沿着这个面的边线描下来,就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蓝笔描的是它的一周边线,再用红笔涂上颜色。

谈话:想自已试一试吗?选择你身边某个物体的面,先用蓝笔描边线,再用红笔涂色。

追问:咱们用笔画的其实是这个图形的哪一部分? (边)

涂的色部分呢?(边线里面的面)

谈话:孩子们,闭上双眼,静静地回忆。

教师描述:刚才我们用蓝笔画了细细的线,这线就围成了一个图形。接着,我们在边线里面,涂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红色,涂红色的部分就是这个图形的面。

二、测量面的大小,初步认识面积。

过渡:设计师也像我们一样,画图形、涂色,设计了这幅校园平面图,我们来瞧一瞧!

(课件出示:校园平面设计图)

提问:你能任选两个图形,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

      生活区的和办公楼相比呢?

交流观点,教师追问想法。

谈话:过去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像这样用尺子上面的小格去量,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了,今天我们要研究面的大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这些材料能不能帮我们比出它们的大小。

活动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听活动要求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比较的?

指出:以前我们用小长度去测量大长度,今天我们用小面来测量大面,数一数小面的个数,面积就被测量出来了。

三、练习巩固,比较面积大小。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面,知道了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那么下面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你能比一比吗?

1. 数方格,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追问:怎样确定它们面积的大小?

数一数,写一写,再交流。

拍照上传PPT 展示学生做法。

小结:数格子确定面积时,如果不足一格,咱们还可以通过移一移,凑满一格再数。

2.猜一猜,比较被遮住的图形面积大小

谈话;瞧,有两个小长方形,被手帕遮住了,只露出了一部分,猜猜看,哪个面积大?

追问:在把手帕挪开来一点点,现在你们感觉呢?

小结:以前我们研究长度时,只要看这一个方向有多长就行了,现在我们研究面积的大小,不仅要看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这就是长度和面积最大的区别。

四、回顾学程,畅谈学习所得。

过渡: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之旅!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开始,我们给照片加边框盖玻璃,区分了边框和面。在摸面、比面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面,体会到面有大小。描线涂面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线与面的不同。

在对于面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比较面的大小。回忆起过去用小线段测量线的长短,想到可以用小面测量面的大小。线的长短是指线的长度,面的大小就是面的面积。

<!--EndFragmen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