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双门球单元教学计划第 3 课时教案
内容设计 | 动作规格: 转换运球(手运球——脚运球——手运球) | 重点:转换的衔接 | 场地器材: 场地一片,手足球58个,标志物58个 | |||||||
难点:转换快速、协调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练 | 体能发展 | 情意与合作表现 | |||||||
学生通过转换技术的学练,掌握压低、轻推和双脚夹球起球的转换方法,能在游戏中运用。 | 学生通过多种图形的转换运球练习,增强学生上下肢及腰腹的力量,提高学生身体快速、协调能力。 |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种方法的活动,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对比及评价。 | ||||||||
过程 / 时间 | 过程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与要求 | 运动负荷 |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准备部分 10 分钟 | 一、课堂常规 1.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安排见习生。 3.宣布本课主要内容。 二、热身运动 1.手运球练习。
2.脚运球练习。
|
1.师生问好。 2.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 3.宣布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左右手高低运球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脚运球练习。
|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见习生随堂听课。 3.了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1.按教师提示进行不同形式的手运球练习。 2.按照教师的要求脚运球练习。
| 一、课堂常规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二、热身运动 要求:能按老师要求进行,避免碰撞。 |
2分钟
6分钟 | 2次 |
中 | |||
基本部分26 分钟 | 三、转换运球 1.原地运球—压低、轻推—脚踩停—双脚夹球挑起—原地运球
2. 按“U”、“ ”、“ ”图形进行转换运球练习。
四、游戏:找位置 游戏方法: 游戏开始后,在场地内手运球,听到一声哨音压低、轻推转脚运球,听到第二种哨音时脚运球找位置,依次轮换。
五、游戏:闯关 游戏方法:四组学生分别从自己区域出发用手或脚的先运球出发,冲过中间的封锁线(中间区域可以选派队员防守)进入其他区域后,立即转换一种运球方式继续闯关,闯完三关回到自己区域即为闯关成功。
|
1.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 2.引导学生尝试练习。 3.偱回指导与协调学生的练习节奏。 4.及时对学生与小组进行评价。
1.教师讲解并示范游戏方法及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随时观察与提醒,强调脚手配合。 {C}<!--[if !supportLists]-->3. {C}<!--[endif]-->总结评定本次游戏活动。
1.教师讲解并示范游戏方法及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次可降低难度不选派防守队员,碰倒标志桶必须回起点重新开始。第二次可加防守队员。 3.总结游戏活动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4.进行比赛,并小结。 |
1.仔细看,认真听。 2.积极练习,压低、轻推及夹球跳起动作正确,熟练。 3.在学练的同时,注意观察同伴动作,交流心得。 4.按老师指定的路线,规定动作进行练习。 5.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把学会的技术灵活运用起来。 6.学生参与评价。
1.认真听清教师的讲解,熟悉游戏的规则。 2.积极参与游戏。 3.相互评价。
1.听清要求,看清示范,熟悉游戏的规则。 2.积极参与游戏,善于总结方法。 3.团结互助,齐心闯关。 | 三、转换运球。 要求:各种队形运球时要按老师要求注意前后间的间距,弧形上运球时注意里外两侧,避免碰撞。
四、游戏:找位置和闯关
要求: 1.找位置时要运球走动起来,不许原地等待,同时注意避让。 2.闯关时必须遵守规则。 |
14分钟
6分钟
8 分 钟 | 2-3次 |
中
强
强 | |||
过程 / 时间 | 过程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要求 | 运动负荷 |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结束部分 4 分钟 | 五、放松活动
六、教学评价总结 | 1.组织学生放松身心。 2.提问:这一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3.课外作业:将课上的感受、收获讲给家人听。 | 1.学生跟随教师做好放松活动。 2.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评价。 3.协助老师,收回器材。 | 4分钟
| 2次 |
弱
| ||||
练习密度:40%-50% |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 课外作业:抱膝跳10∕天 | 课后反思: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