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花样跳短绳

发布时间:2020-05-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学习

知识技能

体能发展

情意表现

知道移动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对跳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能掌握单、双脚移动跳绳进行跳房子的动作方法,提高单、双脚移动跳短绳的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练习中能大胆展示自我,并具有积极参与练习的态度和勇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花样跳短绳组合

技能动作规格:单双脚跳+移动跳、节奏跳等技术相结合

体能练习:平板支撑

重点:单双脚移动跳绳

难点:跳绳节奏与跳房子步调一致

/

过程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8

{C}<!--[if !supportLists]-->1.{C}<!--[endif]-->课堂常规

 

 

{C}<!--[if !supportLists]-->2.{C}<!--[endif]-->队列队形

 

3.小游戏:跳跃猜拳

 

4.韵律绳操

1.整队集合,引导学生进

  行课前安全检查

2.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

3.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组织并参与游戏活动

4.教师示范韵律绳操的动

  作,并适时语言提示动

  作要领

 

1.快静齐集队,师生问

   好,检查衣物

 

2.根据老师的口令完成

   队列练习

3.运用双脚跳,积极参与

   游戏活动

4.根据音乐节奏,姿态优

  美地进行绳操活动

 

 

 

3

 

 

 

2

 

 

 

1

 

 

40

 

 

 

30

 

 

 

 

20

 

 

 

 

 

 

 

 

 

 

 

 

适时

迁移

 

 

有机

融入

 

17分钟

1.复习原地跳短绳

 

 

 

 

2.“石头剪刀布”跳绳游戏

 

 

 

 

 

3.“十”字节奏跳绳

 

 

 

 

 

4.“十”字移动跳绳

 

 

{C}<!--[if !supportLists]-->1.{C}<!--[endif]-->组织学生复习原地跳短

  绳子动作,提示用前脚

  掌跳绳

{C}<!--[if !supportLists]-->2.{C}<!--[endif]-->教师示范游戏的动作方  

  法,并组织学生练习

 石头:两脚并拢跳绳

 剪刀:单脚跳绳

 布:两脚左右分开跳绳

3.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

 游戏活动

{C}<!--[if !supportLists]-->4.{C}<!--[endif]-->教师出示节奏,启发学

  生在“十”字格上用绳

  子分别跳出三个节奏  

{C}<!--[if !supportLists]-->5.{C}<!--[endif]-->组织学生集体听口令进

  行单个节奏的练习

{C}<!--[if !supportLists]-->6.{C}<!--[endif]-->教师在十字格上示范移

  动跳绳的动作

7.引导学生三个节奏组合

 进行移动跳绳练习

{C}<!--[if !supportLists]-->8.{C}<!--[endif]-->邀请学生展示节奏组合

  移动跳短绳,教师适时

  进行点评

组织:四列横队错位站立

 

1.学生展示个人跳绳动

  作、集体进行计时、计

  数等形式的跳绳练习

{C}<!--[if !supportLists]-->2.{C}<!--[endif]-->学生按教师呼出的信

  号,用绳子分别跳出石

  头、剪刀、布的动作

{C}<!--[if !supportLists]-->3.{C}<!--[endif]-->相邻两名学生为一组

  进行跳绳猜拳游戏

{C}<!--[if !supportLists]-->4.{C}<!--[endif]-->学生能按照节奏,在十

  字格上展示跳绳动作

  节奏1:石头 石头 布

 节奏2:石头  布  布

 节奏3:剪刀 剪刀 布

{C}<!--[if !supportLists]-->5.{C}<!--[endif]-->学生在十字格上一边

  呼节奏一边跳短绳

6.认真听谟,仔细观察,

  明确动作要求

{C}<!--[if !supportLists]-->7.{C}<!--[endif]-->学生自主组合3个节

 奏,进行移动跳绳练习

8.积极大胆地进行移动

 跳绳动作的展示

要求:节奏正确、脚步移动灵活

要求:跳绳动作正确、配合协调、落点稳

 

 

 

 

 

 

2

 

 

3

 

 

 

3

 

 

 

2

 

 

 

 

 

2

 

 

 

 

 

 

 

 

60

 

 

50

 

 

 

80

 

 

 

70

 

 

 

 

 

60

 

 

 

 

 

 

 

 

 

 

 

 

 

 

 

 

 

 

合理

拓展

 

 

 

 

发展

能力

 

10分钟

{C}<!--[if !supportLists]-->1.{C}<!--[endif]-->节奏跳房子

 

 

 

 

 

 

{C}<!--[if !supportLists]-->2.{C}<!--[endif]-->“双脚移动跳绳”动作跳房子

 

 

 

 

 

 

{C}<!--[if !supportLists]-->3.{C}<!--[endif]-->“单、双脚组合移动跳绳”动作跳房子

 

 

 

4.创意跳房子

 

{C}<!--[if !supportLists]-->1.{C}<!--[endif]-->提示学生“房子”形状

 的规律,并组织学生按

 节奏进行跳房子练习

2.教师展示用双脚连续向

 前跳绳来跳房子的动作

3.指导学生有序进行练

 习,认真尝试正确的移

 动跳绳动作

4.邀请学生示范,适时强

 调移动跳绳动作要求,

 而且落点要准确

5.引导学生单脚跳绳的动

 作融入跳房子活动中

{C}<!--[if !supportLists]-->6.{C}<!--[endif]-->组织学生进行组间比赛

7.启发提示学生:(1)变

 化跳房子的方向和节奏(2)变化跳绳时的手臂动

 作或脚步动作等

8.巡回指导学生选择自己

 最擅长的跳绳动作来跳 

  房子

9.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创意

  跳房子的动作,并点评组织:围绕“房子”场地站立

要求:跳得连贯、轻巧,落点准确

1.学生明确要求,依次鱼

 贯进行跳房子活动

{C}<!--[if !supportLists]-->2.{C}<!--[endif]-->仔细观察示范,快速进

 入思考学练的状态

{C}<!--[if !supportLists]-->3.{C}<!--[endif]-->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

 胆尝试、体会双脚移动

 跳绳与跳房子组合

 

4.学生展示动作,明白动

 作关键再次进行练习

5.学生踊跃进行单、双脚

 组合移动跳绳动作跳

 房子的练习

{C}<!--[if !supportLists]-->6.{C}<!--[endif]-->积极参加比赛,为小组

  获胜尽自己的一份力

7.认真聆听教师的语言

 提示,尝试动作表现

 

8.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跳房子中创造性地做

 出移动跳绳动作

9.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

  成果,学会观察和评价

要求:积极实践、主动尝试、大胆展示

 

 

 

 

 

3

 

 

 

 

 

 

2

 

 

 

 

 

3

 

 

 

 

 

6

 

 

 

 

 

 

8

 

 

 

 

 

 

9

 

 

 

 

 

 

 

 

 

 

 

稳定情绪

 

身心放松

 

5′

1.柔韧练习

 

2.放松活动

 

3.课堂小结

4.宣布下课

1.播放音乐,带领学生进

  行拉伸柔韧性练习

{C}<!--[if !supportLists]-->2.{C}<!--[endif]-->带领学生放松练习示范

  放松操

3.教师评价本课学习情况

4.布置作业,师生再见!

1.随音乐,努力展示自己

  的动作

2.学生随教师动作恢复

  身心

3.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4.整理、归还器材!

 

 

1

 

 

1

 

1

 

 

2

 

 

2

 

1

 

 

 

 

安全知识技能教育:

1.课前准备好运动服、运动鞋。

2.游戏时秩序井然,不争先恐后。

3.跳绳时注意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练习密度

预计

平均心率

所需场地器材:

 

场地:一片空地。

 

器材:音响一台、每人短绳一根

45%以上

115~125次/分

课外锻炼作业:

课后和小伙伴一起练习今天课上的组合,看看还能有什么创新?

课后反思:(预测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学生喜欢花式跳绳;

3.组合动作的配合默契,对学生的跳绳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4.如何组织和衔接好各个环节;

5.本教材的上课强度比较大,要求教师控制好课堂的强度和密度,对不同学生的把控情况是未知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