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6-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水单元以后,学生对水的特征已经有所了解。在本课所用到的材料中,对于像塑料袋这样的容器学生比较熟悉,知道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会挤压变形,但是对于像注射器这样的硬质容器,学生不太接触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3.学生对空气压缩是微粒间距变小的缘故有一定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教学准备】

 注射器、活动手册、记录纸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拍排球比赛

给排球打气,出现“气变多,球不大”的现象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产生疑惑,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给球打气了,球为什么没有变大呢?

2.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

引出课题。

二、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18分钟)   

1、介绍注射器结构。

出示第一张注射器图片。

提问:图上的这个叫什么?(预测:注射器)

注射器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活塞和针筒。针筒上有什么呢?(预测:刻度)

2、学生思考并讨论注射器的操作。

提问:如何用注射器验证空气容易被压缩?

小组组内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注射器的基本操作,为后面通过微课方式学习操作方法做准备。

微课播放,学生学习操作方法。

3、出示活动手册第六页,明确要求,记录现象。

4、学生实验。互动合作,感受空气、水是否能被压缩。

三、研讨: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设15分钟)

1.学生交流反馈。

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

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适当引导。

小结: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教师通过贴图方式,再将整个压缩、扩张过程回顾一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问:空气是由空气微粒组成的,我们如果用一个个 ○表示空气微粒。

思考:当向下压时,微粒会怎么变化?向上拉时,又会发生怎么的变化呢?

3.分发实验单,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

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改变、间距改变)

5.播放视频,纠正学生观点。

四、拓展:知识应用(预设4分钟)1、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充气游泳池、救援充气垫)

2、空气压缩枪制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