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
板块一 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
1.猜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图片,请你们来猜猜,它是谁?蒙层,先擦出身体,你觉得是什么?为什么?
擦出尾巴。现在呢?可以很有底气地说这是什么小动物。
(生:松鼠。)对于松鼠来说,尾巴是它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二篇文章,齐读《17.松鼠》。写“鼠”。再读课题。
2.简介作者布封: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自然史》是其代表作。他对自然界做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形态及活动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
3.师过渡:这位伟大的天才是怎样用富于艺术性的语言勾画出松鼠的一幅幅画面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版块二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理清思路
活动一: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小组内讨论讨论。
1.每人读一行(4人)
关注:玲珑 敏捷 树杈 编扎(多音字,出示解释,组词)
《挑战松鼠》游戏。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1)小组说,全班交流。(按文章顺序交流)
学生读句子或段落,概括提炼知识点。
(2)师生共同总结:
第1自然段:从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动作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第3自然段:介绍松鼠机警敏捷的行为特点。
第4自然段:介绍松鼠搭窝的过程,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
第5自然段:介绍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总结:课文是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行为特点、搭窝、生育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板书:外形、习性)分段概括,是梳理课文的好方法。
板块三 细读文章 梳理信息
1.师过渡:梳理课文,除了用分段梳理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更细致地分条整理?(每个方面到底写了松鼠的哪些信息呢?)以第1自然段松鼠的外形为例。
如果我们想梳理出松鼠的外形信息,得先知道?(课文写了松鼠外形的哪些方面)“面容”“眼睛”“身体”“四肢”“面容”“尾巴”“进食动作”。松鼠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生1读
外形特点 | 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面孔玲珑,有帽缨形的尾巴,老是翘起来; 会直竖着身子坐着,吃东西用前爪往嘴里送。 |
分条呈现后,你的感受?
思考:文章介绍松鼠的信息这么多,怎样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呢?
下面我们就根据外形特点这个部分提取信息的方法,完成松鼠“习性”方面的有关信息梳理。
2.活动二: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分别梳理出松鼠的相关信息。
①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力求信息准确、全面。
②小组派代表展示。
松鼠 | 相关信息 |
外形特点 | 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面孔玲珑,有帽缨形的尾巴,老是翘起来; 会直竖着身子坐着,吃东西用前爪往嘴里送。 |
活动范围 和规律 | 经常在高处活动; 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
行为特点 | 警觉,动作敏捷; 秋天会贮藏冬天的食物。 |
搭窝 | 选址及窝的特点: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 搭窝过程:搬木片,干苔藓编扎,挤紧,踏平 窝口特点:搭窝很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个圆锥形的盖。 |
生育等 | 一胎生三四个; 小松鼠过了冬会换毛; 用爪子和牙齿梳理毛发。 |
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补充)
3.总结:同学们,这样梳理以后,松鼠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这里用的是表格, 除了表格,也可以运用列提纲或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
4.把同学们交流的信息用一句话归纳,也就是作者开篇就告诉我们的。(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理解驯良:驯良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一下“驯”的字形演变:在说文解字里注释:马,顺也,川,河流,河流顺着河道,引申为,人的性格温顺、顺和。这里可以说是松鼠的习性温顺。
板块四 探究外形 品味语言
1.说到这,想不想见见小松鼠?(出示松鼠的一组图片)什么感受?(生:机灵、漂亮;师:是呀,见了讨人喜欢)难怪作者说,引读——(第一句)。
作者写出它讨人喜欢的外形了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它的漂亮的,这其中还有很多表达的奥秘呢,你发现了吗?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感悟第一自然段的言语表达)
预设一:说明方法——打比方
“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尾巴的特征:大而美。
利用古人帽子的图片,理解“帽缨”(古代系在帽子上的穗状装饰物,比较大,很漂亮。)
帽缨形的尾巴和它玲珑的小面孔相映成趣,读出相映成趣的美。
总结: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松鼠尾巴的大而美,生动、形象。
预设二:形容词——修饰美
请大家再读一读,颜色变化的这些词语,如清秀、闪闪发光、矫健、玲珑、漂亮,都是什么词?(形容词)把他们带入句子中再读一读,读来什么感受?(写出了松鼠外形的特点,表达了对它的喜爱。)
2.小结:师:用了这些词,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松鼠浓浓的喜爱之情,你有没有感觉它好像不是在写说明文,而是描写动物的记叙文,它和我们前面学的一篇说明文《太阳》有什么不一样?(《松鼠》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使得语言特别生动活泼)(板书:生动活泼)
这不是一般的说明文,和太阳不一样,《太阳》是科普性说明文,语言比较平实;而《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板书: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对比阅读
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一段文字,对应第1自然段?(都是介绍松鼠外形的)
学生对比阅读,读一读,思考:有什么不同?读来有什么感受?
总结:《中》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用词准确,让人觉得简洁明晰;课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的,突出了松鼠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阅读兴趣。(用词准确,简洁明晰;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各有特点。
5.小结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更多的说明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
五、小练笔:
你喜欢它们吗?请大家借鉴松鼠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介绍它的外形,并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 | 课堂执行(课后) | ||
简 洁 | ☆☆☆☆☆ | 简洁的形式 | ☆☆☆☆☆ |
清 晰 | ☆☆☆☆☆ | 丰富的意蕴 | ☆☆☆☆☆ |
自 然 | ☆☆☆☆☆ | 灵动的创造 | ☆☆☆☆☆ |
丰 富 | ☆☆☆☆☆ | 充分的自主 | ☆☆☆☆☆ |
深 刻 | ☆☆☆☆☆ | 优质的效果 | ☆☆☆☆☆ |
合 计 | ( )颗☆ | 合 计 | ( )颗☆ |
教学设计(课前) | 课堂执行(课后) | ||
简 洁 | ☆☆☆☆☆ | 简洁的形式 | ☆☆☆☆☆ |
清 晰 | ☆☆☆☆☆ | 丰富的意蕴 | ☆☆☆☆☆ |
自 然 | ☆☆☆☆☆ | 灵动的创造 | ☆☆☆☆☆ |
丰 富 | ☆☆☆☆☆ | 充分的自主 | ☆☆☆☆☆ |
深 刻 | ☆☆☆☆☆ | 优质的效果 | ☆☆☆☆☆ |
合 计 | ( )颗☆ | 合 计 | ( )颗☆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