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11-2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认识厘米》课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例2、例3、例4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厘米的大概长度;学会用厘米为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能以厘米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一把尺和1厘米的小棒,学生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小刀、铅笔等。

教学构想

1.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在生活中找一找长1厘米的实物和可以用厘米来测量的实物,课堂上来共同说一说。

2.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厘米长度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3.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后,再让其动手量一量,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产生测量需要
    谈话: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用的桌子都是学校前不久刚刚添置的,现在学校还需要添置一批和它一样大小的桌子。

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呢?需要知道课桌长边的长度。
引导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量一量。
提问:①用什么方法量?②你是怎样量的?③量的结果是多少?

在用物体测量的时候,量一次做一次记号,注意首尾相连。
    学生汇报。

大家都是测量课桌的长边,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引入:大家想的方法真多呀!那为什么我们说的数不一样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通常用尺来量。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1.通过对比,认识尺的本质特征
    投影出示老师用的尺,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           
    组织交流:
三种长短不一样的刻度线。最短是1小格,5小格稍长一点的刻度线,10小格就是一大格。还有“厘米”。 提问:尺上面最小的数字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呢?0表示开始和起点。

    说明:尺上的这些线我们把它称为刻度线。然后教学刻度0。刻度1、刻度2、刻度3……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用它来作单位。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指一指

请小朋友看自己的尺,你知道从刻度0开始,到哪里是1厘米吗?

说明:小朋友的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样的一大格的长就是1厘米。

观察每把尺子上的一大格,你发现了什么?

每把尺子上的一大格长度都是一样的。尺子上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cm”是厘米的国际单位符号。

请小朋友在自己尺上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记在脑子里,再同桌互相指一指这1厘米。

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道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0~1,1~2,……

从左往右看可以,从右往左看也可以。比如8~7,7~6……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1厘米的?

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找1厘米就是找一大格。

小结:在这样的尺上,相邻的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2)比一比

引导:请大家拿出这根很短的小棒,在尺上比一比有多长。

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两端,现在手指不动,再用左手慢慢抽出小棒,这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大约就是1厘米。

看看两指之间的举例,把它记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是多长。

现在不用小棒,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相检查。

谁来比划给大家看一看?

3)找一找

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有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立方体的边长是1厘米,指甲盖的宽度是1厘米,笔盖的直径是1厘米……

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哪些物体长1厘米,教师比划出大约长度给学生看。

大家刚才找到的物体的长大约1厘米,1厘米大约就是这么长。

厘米是一个比较短的长度单位,所以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4)数一数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又有多长呢?学生在尺上数一数交流汇报。

两大格就是2厘米,请你用手势在尺子上比划出2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你能用下面的话说一说吗?

我找到了从刻度     到刻度     ,有     大格,是    厘米。

引导:现在请你在尺上找一找4厘米有多长,告诉你的同桌,从刻度0到刻度几的长是4厘米,它有几个1厘米?

提问:还有刻度几道刻度几也是4厘米?为什么也是4厘米?

说明:不管从刻度几开始,只要有几个1厘米,长度就是几厘米。

可以在尺子上数大格,几大格就对应着几厘米。

大家用各种方法找出4厘米,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
    比较得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比较方便。

三、加强直观操作,体验测量的方法
    1.同桌合作交流,探索测量的方法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尺,那咱们一起用尺来量一量好吗?
    引导:量好了两人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量的?量的结果是多少?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谁跟他量的结果不一样?你是怎样量的?(有意识找几个错误的量法)为什么从刻度0开始量?还有其它量法吗?

量物体长度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呢?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这样比较方便。末尾是几,就是几厘米。

2.从非0刻度线开始吃测量。

线段的长度=末尾的刻度线-起始的刻度线。

3.只有末尾刻度线,不完整的读数

在直尺上读数时,不仅要知道末尾的刻度线,还要知道起始刻度线。
    4.自主尝试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学会了用尺量线段的长度,哪你能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你是怎样画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四、激发兴趣,培养估测能力
    提问:伸出我们的食指,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宽?

组织学生交流。谈话:这就是我们身上的尺。再量一量手掌大约有多宽?一呢?
    小结:食指,手掌的宽度或一的长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尺,在没有尺的时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测量、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回忆一下,通过练习,你对厘米和米的哪些知识更清楚了?又有了哪些新收获?

 

基础练习题:

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        50米○5

综合练习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              2)姐姐身高是1   46  

3)一条裤子长1               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              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                 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           10)写字本长32  

课外提升题:

一、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        1          1厘米        10厘米

二、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