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电子备课> 详细内容

《太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1-0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设计简介

本课设计,建立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基础上,充分体现科普说明文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贴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引导、唤醒、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对太阳特点的认知,在合作交流中体悟说明方法使用的精妙。以期达到教师“教”得有序,学生“学”中得法,让教与学同时发生。

课文简析

《太阳》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用8个自然段。其中第1-3自然段分别从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第4-8自然段从万物生长、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来表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过渡句紧密衔接。

作为小学阶段的实用文,为了使抽象的知识通俗易懂,本文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常用的说明方法,还借用“羿射九日”的简短传说来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另外,为了进一步说明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千米”究竟有多远,作者还运用了两个大胆新奇的假设例子:一是“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二是“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如此一来,科学性、趣味性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让说明文走近儿童的学习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在大体理解的基础上梳理课文,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与人类的作用。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初试身手,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身边一个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目标1和目标2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页”,了解单元目标

1.复习引入:

(出示《蟋蟀的住宅》《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插图)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四年级学过的哪篇课文吗?(对呢)这个呢?(不错哦)还有这个呢?(记性真好)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预设:它们都是介绍一种事物。(是的,你很会发现

      说明文会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等(真不简单看来你四年级学得不错)

它们都是一些说明性的文章,你对说明文有哪些了解呢?

 2.出示句子,叶圣陶爷爷说说明文引读:

作者“说明白了”,读者才能“听明白”“看明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出示:16太阳),通过课题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太阳。那我们要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太阳这个事物介绍清楚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吧?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摄氏度  繁殖  粮食  煤炭 水蒸气  地区  杀菌  治疗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你读得也不错,清晰流畅。)齐读

(词语会读了,意思都懂吗?有没有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的?)

繁殖是什么意思呢?(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一般用在动植物上,而我们人类产生后代一般是说孕育)

(词语自学得不错,课文一定也读懂了吧?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方面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想一想)

学习活动1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2)小组内交流,推荐一位同学汇报。

2.交流:

预设:如果学生将每一自然段内容列举出来——

离我们太远、体积很大、温度很高、万物生长、形成雨雪、形成风、预防和治疗疾病、送来光明和温暖

教师引导1: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相近,可以合在一起?(对呀,这三个都是太阳的 –引读特点。

其实呀,课文中有一个过渡句,把这两部分内容联合在了一起,你到书上找一找。

(1)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也就是说,它前面的内容是写?(太阳的特点)后面的内容是写?(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读这个句子得到的信息是什么?太阳很远很远,关系密切,那你说读的时候这两个部分要不要突出来。你看这样一读,主要信息就听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精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过渡: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篇课文是怎样做到“说明白”的?让我们先走进“距离远”这个特点。

1.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距离远这个特点说明白的?

如果读句子, 

嗯,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先说列数字(PPT先标红数字)

你找到了哪些数字?你从这些数字感受到什么?(预设:太阳离我们真的太远了)

那为了表达远,老师这样改你觉得好不好呢?(下面出示的内容要加一下)

指名交流。(不好,数字更直观,更具体)那你能不能把这些带有数字的句子读好呢?

那一亿五千万千米到底是多远呢?你能准确地知道吗?(不能)可是作者有办法,他想的什么办法把我们说明白呢?(如果步行,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你看3500年,人能活多少年?100年,那你寿命已经很长了,你要35辈子日夜不停地走才能走到太阳。

如果让你来举例子你会举什么例子呢?可是为什么书上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熟悉的,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把太阳离我们的距离说得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

“约”“差不多”这里还有两个词,你们看,可不可以把它们省去呢?(不能省去,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现在太阳距离远的特点你明白了吗?那请你来说说作者到底是怎么把你说明白的呢? 

如果先说举例子,

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呢?怎么不举个骑马的例子的?(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熟悉的例子,贴近我们的生活)除了举例子,作者还用了什么好的方法来把特点说明白的?你找到了哪些数字?你从这些数字感受到什么?(预设:太阳离我们真的太远了)一亿五千万千米很远,那既然为了表现太阳远,我们干脆把它换成一个更大的数字吧,比如10亿千米,行吗?(不行,数字说明必须科学准确)把太阳离我们的距离说得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

    这一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后羿射日”这个传说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直接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开头呢?

充满神奇的想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但是研究科学要实事求是,要所以在传说之后,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

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自学第2、3自然段

(1)过渡: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把“体积大”和“温度高”这两个特点“说明白”的?请自学2、3自然段,找到有关语句,说一说。

交流汇报:

体积大:

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把“体积大”的特点说明白的?

预设:“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写太阳的“体积大”。(板书:作比较

为什么拿地球的体积和太阳作比较?

(地球大家都很熟悉,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它很大,它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上亿万生物的家园。 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更“明白”)

出示星球对比图:

猜一猜:如果把太阳缩小到一个标准篮球的大小,大家猜猜,地球有多大?你来比划比划。想不想看下有多大?出示:蓝色的球 (和一粒大米差不多大!)说说你的感受吧,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朗读:用声音来表现你对“体积大”这一特点的理解吧。

温度高:

温度高的特点作者又是怎样说明白的呢?

教师适当补充: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在一百摄氏度;钢铁的熔点是一千五百摄氏度左右。

预设列数字,这个数字让你感觉怎么样?还有吗?举例子,为什么举钢铁的例子呢?

小结:作者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对太阳的“温度高”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举钢铁这个例子,进一步让这个特点直观可感,真的做到“说明白了”。

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拓展迁移,初试身手

1.出示“交流平台”中一段话,你们说的话和交流平台里的一段话差不多,谁来读一读:

2.出示(70页“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文):

启问:这里用了哪些方法?说明它的什么特征?(列数字和打比方,说明“高大”特点)

3.初试身手:我们也可以学着使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的特征。

出示图片:一棵榕树

请你观察,你觉得这棵榕树有哪些特点(高、大、茂盛)

预设:它很高  (如果让你介绍这个特点,你会用什么说明方法)为了把榕树介绍得更加准确,具体,老师从百度百科摘取了一小段文字给你,你可以选用。榕树: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

要求:请你选择榕树的一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争取把事物说明白。

展示:他把榕树xxx的特点说明白了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来不及就直接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把太阳的特点说得清楚明白。

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下节课将继续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EndFragmen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