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趣识字教学方法举隅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采取识字与写字分离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多认字、多识字,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达到增加学生识字量的目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生字的特征,采用动作演示法、现象分析法和实物展示法等来进行识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 营造游戏情趣环境,使学生在玩中识字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并结合教学的需要,组织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比如拼字、造句、做小游戏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玩中识字,获得知识。有些相近字,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进行记忆。有些字为了便于熟记,可以将其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将不同部分分给学生,来做“找字部分”的游戏,这样就可以将识字认字贯穿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进行游戏时巩固知识,扩展自己的词汇。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换偏旁变字”的游戏,使字从分到合再从合到分,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这种教学方式既有趣味性,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对学生识字认字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猜字谜,将识字寓于游戏当中
在识字中,记忆字形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如果教师只将生字摆出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而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游戏方式,使学生牢牢把握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特点。比如可以将“坐”字形象地说成“两个人一起坐在土堆上”,这样既可以形象地说出字形,又可以提示出字音,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坐”字,并了解它的字义。此外,还可以将生字与古诗词或者儿歌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生字根据其特点,变成形象的儿歌或者字谜。这种通过猜字谜学生识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都有了很好的感知,方便学生的观察和记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 采取画图展示的教学方法
画实物图的识字方法更加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画图和其他实物教具进行生字展示,促进学生对生字产生强烈的印象。比如,对“鹰”字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老鹰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鹰的样子,并对老鹰的习性和特征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对“鹰”字进行延伸,比如老鹰抓小鸡,顺便对“鸡”字进行讲解,方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字知识。
四、 进行适当的动作演示教学
教学中,教师如果遇到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生字,就可以采用和同学一起利用面部表情或身体部位进行表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享受表演带来快乐的同时,认识并记忆生字。比如,动作性的生字可以用形象的动作进行解析,这种亲身体验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较短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并深刻理解生字的含义。
五、 运用想象分析比较法
在学生进行独立识字和掌握基本偏旁部首后,教师在教学中可带领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尽量使分析比较字形更加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细微地方观察,掌握汉字的识辨特点和记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析。比如,“口渴”是缺水,所以用“渴”,而“喝水”是用口,所以用“喝”。再比如上小下大,那么这个东西的形状就是“尖”形。教师应准确抓住字形特点加以适当的想象,将字形通俗形象化,使学生在了解生字的基础上对意义的来源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在形象的学习中获得学习生字的乐趣。
六、 归类识字,感受字形的美感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汉字所具有的形体美,从中体会到汉字所具有的音、形、义。可以根据生字的意义,对他们进行划分归类,使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其意义也有了深刻理解。比如可以找一组带“水”字旁的字,使学生了解到它们都是与水有关的,找一组带“虫”字旁的字,使学生明白这些字都是和昆虫有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在找规律中获得知识的习惯,深刻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而对汉字的学习产生兴趣。
七、 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汉字
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注意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准确把握其人文教育性。比如在进行词串教学时,就应该采用将一个词连成串的方法,再加上诵读,从而认识词串的内在结构关系。教师应适时引导,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在诵读时想到了什么,又懂得了什么,从而促进学生在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形象的体验经历,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可知的形象,方便以后的学习运用。
八、 运用同形联系法和形近比较法
汉字作为人类惟一的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如果通过寻找规律来进行学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发现其乐无穷。教学中运用同形联系法和形近比较法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用某一偏旁可以带出一系列汉字,用较熟悉的汉字引导生疏的汉字学习。运用同形联系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利用形旁进行串字,注意汉字形体的变化。比如“林”、“树”、“相”都有“木”的形旁,就可以将这组字进行统一的学习,使学生易于掌握。另一个就是利用声旁进行串字,注意把握难点。比如“粉”、“份”、“芬”都有声旁“分”,就可以将这一组字进行归类,统一学习,便于学生记忆。而对于形近字的教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他们找到其中的相似之处,对相异点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同形联系法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排列比较法,比如“爪”和“瓜”,“己”和“已”等。另一个是特征概括法,比如“鸟”和“乌”,“犬”和“大”等。
九、 析字会意识字法和自主识字法
很多汉字的学习都是因形会意的,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析字会意的方法,对所学生字进行联想,对他们的形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以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明”时,是“日”、“月”组成“明”,“小”、“大”组成“尖”等。而自主识字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在已有的汉字积累上,经过对课文的阅读而得出学习汉字的方法和手段。有些语文教材已经不再单独将生字的学习作为学习内容,而是将生字分配到每个课文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自主进行生字的学习,自然地掌握生字的写法和用法。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应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遇到不会或不懂的字时相互讨论,利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去掌握遇到的生字,从而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十、 根据文章阅读进行识字
教师应培养学生跟随文字阅读进行识字的能力,也就是对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生字进行感知、理解,最终掌握。出现在课文中的汉字,会随着课文的语言环境而产生不同的字义,因此应该结合具体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解和掌握。识字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方便阅读,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因此,把识字融入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意识,养成处处留心、处处学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留心就会在生活中认识到很多生字,学习到很多知识。
参考文献
[1] 梅素霞.创设识字情境增加识字情趣.科教文汇,2009(23)
[2] 潘容.识字教学的情趣教学法.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
[3] 覃慧.情趣识字让课堂“活”起来.四川教育,2009(7)
[4] 蒋黎明.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情趣盎然.东方教育,2011(5)
[5] 周小梅.激发情趣轻松识字.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6)
[6] 鲁丽萍.快乐识字情趣无穷.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3)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