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材分析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 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在分析教材过程中 , 经常要仔细琢磨 “教什么 ”“怎样教” “ 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 ”“ 教学的目的要求 ” 以及 “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 ”等问题。所以说 , 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的方法:
1、教材分析离不开分析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还要求教师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很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其特定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例如,刚刚学习加法之后学生发现加法的结果“和”都比加数大,学了0的加法后进一步发现“和”可以和加数一样大,于是有学生总结:如果发现“和”比加数小就说明计算错误。学生小,他们不知道学了负数之后“和”也可以比加数小的。作为教师要心中有数,告诉学生小学阶段是这样的,将来可不一定哦!
2、教材分析离不开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或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例如,在2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和退位减是学习的重点。以往,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不是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技能。现在,随着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多样性的趋势,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双基”,数学的某些基本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的某种体验、感悟,同样可能成为教与学的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例如:相对于加法,减法学生容易出错,是学习的难点;在减法中,退位的减法是教与学的难点。显然,教学难点主要是相对学生来说的。
所谓教学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顺利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例如,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关键是掌握计算步骤和积的对应方法,因为每一步的具体计算都是学生已有的技能。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具有同一性,可能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各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来说,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是掌握把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
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呢?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它既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又需要一定的经验支撑。一般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上的插图、理解教材上的旁注、对话、提示、结论等内容,不放过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因为教材的编写明确体现了教学的思路,明确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的训练点。
3、教材分析离不开分析学生。
要找出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只分析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真实困难程度,以及困惑所在。教师把握了教与学的重点,也就是明确了教学时应该突出什么、抓住什么,哪些可以分散,那些需要预先铺垫,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