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连续文本和文本共舞
于丹说《论语》“是朴素的,是温暖的”其实苏教版小学语文那么多的故事,诙谐有趣的文字,精美隽永的诗篇,总有一股融融的暖意。2011课标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提出,过去我们的小语测试几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本上的,对“非连续性文本”几乎是不提及或涉足的,而我们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是情趣盎然的。新学期一发新书,学生总是第一去看语文的,看语文,也是先被图画吸引的,从学生的阅读来看,我们发现,他们的阅读与我们想象的和惯常的教法是不一样的,他们常会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然后才去关注连续文本,进而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的。2010年国际阅读素养测试中的许多理念与孩子的阅读方式是不谋而合的。让非连续文本和文本共舞,要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多花点心思,突破常规,寻找师生与文本的契合点,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开心地学习,愉快地接受。
如我做了一个语文实践课,将班级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题型有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情境题、随机题等。必答题,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课文题目,解读图片内容,然后,看哪个组能最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来解答非连续性文本,这类题目是随机抽取的,教师事前要做好全书的非连续文本,不要每组抽出同一个题目,因为这个比赛,训读能力是一方面,对全书的宏观了解也是一个方面。抢答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类题目的设定,要渗透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解读的内容,全盯在文本知识上,学生是乏味的。风险题,是由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组成的,有的比的是积累,有的比的是发挥。情境题,出现的是给学生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是书上所没有的,又是他们在家中见过的,看他们有没有注意的,然后见招拆招,看谁能识得解得。随机题更多是有个性的解读与演讲类的。
让非连续文本和文本共舞,要的是全局意识和主体意识。要坚持下来,要形成常态化,要由虚到实,做到形式新,内容实,这样才能达到看图知文,看文知事,看事知人,看人知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