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描述能力的四点
在培养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上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准则:
1.准确性
数学问题的描述需要极其精确。在不同的条件下,一个问题的答案甚至会不同。例如在谈到进率时,一定要说相邻的数位之间进率为10,去掉了相邻二字就不准确;再如在问一年中有哪两个月是大月时,去掉了一年内这个前提,就会出现12月和1月也是相邻的两个大月的情况。
2.专业性
既然是数学表达就有它的专门词汇。例如一些计量单位,生活中普遍用的斤、两等,我们就要尽量避免使用。甚至生活中有人对酒、茶水等液体也使用斤、两的计量方式,而在数学中对于液体我们需要使用升与毫升。还有现在对于“乘”、“除以”这两个说法大纲有了明确规定,我们不能说错。
3.逻辑性
学生在描述问题时,需要注意逻辑性。甚至在描述时可以加重部分词汇的语气以达到重点的突出。例如在描述一个行程问题时,在讲到速度、时间或是路程这些数据时需加重语气。让自己和别人都能听出: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公式如何使用。
4.简洁性
数学语言的精练极其重要,一个问题的描述如果不能抓住核心,语言繁杂,步骤重复,啰里啰嗦。无形中就会大大提高问题的难度,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自动将题目中没有作用的那些句子省掉。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你出题,我来减”的活动。让孩子找出没用的话,甚至在平常解决问题时,也是能减则减。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需要慢慢来,有些孩子脚步太大,重要内容甚至关键性的词汇也减了。例如上次有个问题是这样描述的:“张大爷用24米长的绳子靠墙围了一个长方形……”,就有一些学生将靠墙这么关键的两字给省略了……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