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勤《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不知“HPM”为何物?
“早在19世纪,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欧美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的关注。1972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Internatioal Stuy C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History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简称HPM,今天我们通常也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这一学术领域本省简称为HPM),自此,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了数学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四十余年间,HPM领域的研究工作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关于为何和如何的探讨;2.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研究;3.数学理解的历史相似性实证研究;4.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践;5.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不了“HPM”有何用?
HPM有用吗?对于你来说,这是个问题。但对于数学家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共识。HPM先驱者,美国数学史家卡约黎认为,首先,一门学科的历史知识乃是“使面包和黄油更加可口的蜂蜜”“有助于使该学科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一门学科的历史是这门学科的教学指南,因为学生的理解具有历史相似性:“学生所遭遇的困难往往是相关学科的创建者经过长期思索和探讨后所克服的实际困难”。......(摘自本书第5、6页)相关的见解还有许多。
不明“HPM”如何做?
首先,数学史“高评价,低应用”是一种常态,也正因如此,更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实践;其次本书给出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模式,具体就不剧透啦。自己去看吧!
数学家华里司曾说过:“人活着既然注定要含辛茹苦,不如用求知的快乐给人生的酒杯加一点糖。”(本书15页)
以此类推,站在三尺讲台,既然注定要年复一年,不断重复,不如用数学史的知识给自己的课堂加一点糖。本书可以看作是操作指南!
小学老师,脚踏实地的同时,不要忘了眺望星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