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班级管理中的“偷懒”艺术

发布时间:2019-05-1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班级管理工作繁杂而又枯燥,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必要事必躬亲,相反地一定要“无为”,换句话说就是要“偷懒”!要有“偷懒”的意识,要有敢于“偷懒”的决心和魄力,要掌握“偷懒”的技巧和要领!事实上,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尺度拿捏到位的话,“偷懒”而无为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必将会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班级!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套“偷懒”的班级管理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是否合理有效。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是“偷懒”的基本保障。

一个组织如果想要积极、稳步地向前发展一靠制度,二靠管理。班级,作为学校最小的组织单位也是如此,而将制度和管理有机地高度融合,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必须建立两个紧密相连、相互配合的班级管理机制:分权制和问责制。

(一)分权制

所谓“分权制”,就是将自己作为班主任所掌握的所有的权利,有针对性地而且尽可能地分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权,自我管理。

1.纵向分权

分权制的运用的灵感来源于魏书生的“民主管理理念”,他有句名言就是:“普通学生能做的组长不做,组长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他的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分权制,就是组织机构的由上到下的层层分权。这种分权从表面上看是将班主任的权力层层下放,但实际上伴随着权力的下放,“责任”也是层层分解的。班主任原本应该负起的种种责任通过层层分解后,最终留下的真的也就寥寥无几了,这是班主任从最根本上解放自己,学会“偷懒”的最重要的法宝。

2.横向分权

 “层层放权”的民主管理固然有效,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小的隐患,就是由于权力下放得太多,班委尤其是班长几乎分得了班主任所有的权力之后,时间一长,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作风。为了预防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在“纵向分权”的基础上创设了“横向分权”,用以限制班委,杜绝他们因过度集权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具体的做法是明确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的权限和分管职责,尽量做到分管到人,对于某一类事情的处理和解决都有专人负责,而不是每个班委谁想管谁管或者大家一起都来管,从而避免了过度集权也避免了班委之间相会推卸责任。

(二)问责制

分权制的建立主要是保障班里大多数事情都有学生去管,都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和解决。但并不是有了这个机制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班级里面肯定还有一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亲自解决,而对于那些班委有能力处理好,但又没处理好的事情,我就要动用“问责制”了。问责制是分权制的衍生机制和弥补机制。大凡班里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教师不会去直接对着全班同学或者是普通同学问责,因为那样会削弱班主任给全班同学或者普通同学的亲切感,造成不必要的隔阂与矛盾对立。相反地,可以追究班里的“中层领导”也就是班委的责任,然后再由这些班委处理犯错误的同学,通过班委这个中间地带,来缓冲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对立,借班委的手来处理应该被处理的人。这样,班主任既“偷了懒”又做了好人,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大家要问,这样做的话,在这个班的班委是不是承担的太多,背负的太多了?班委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会不会因此而变得紧张?不会,因为班委都是由同学民主选举而产生的,本身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望,而且在当班委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荣誉或者说是“待遇”。所以,虽说班委要承担的责任要多一些,但是,大家也都是很乐意干的。

二、充分整合、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是“偷懒”的关键所在。

在班级管理当中能够创造性地创设出一些教育条件当然是好事,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本身就具有的现有条件,那才是高手,那才是“偷懒”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身边那些东西可以利用呢?

(一)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做班主任工作最好的素材了。很多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但不少时候这些活动的举行往往都是流于表面,不客气的说就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应”。活动完了就完了,不少班级很少再进行更深一步的反思和总结。这是大大资源浪费!而懂得“偷懒”的班主任就很聪明了,他会不失时机地捡起这些有利的资源,借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

(二)利用学校或教室物品

其实,只要你想“偷懒”,身边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你“偷懒”的道具。比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就找到了可以让我好好“偷懒”的几样道具。

首先是一个房屋形状的小蛋糕盒,我将它直接挂在墙上,上面贴了个“悄悄话信箱”的标签,并告诉学生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悄悄话都可以写成信投进去。这一招很是管用,学生写什么的都有,让我很轻松地就掌握了班里的情况、走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让我节省了与每个学生单独谈话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一样就是,我们班在班级文化布置的时候,在墙壁上有一大幅风景画,后来我把它改成了一个评比展板,取名叫“我要飞得更高”,把班里所有同学的相片都贴在下面并印了一些小鹰形状的图案,谁表现好就在他的相片上面贴上一个小鹰,看看谁飞得更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评比,但是由于它的直观性的引导下,便省去了不少的说教,有时候课堂纪律不太好,我只要拿出一枚小鹰的图案,教室里保准顿时安静下来。

(三)利用其它资源输入标题

其他还有好多资源可以利用。如,利用媒体资源---看电视“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替我上了一节非常好的安全主题教育课;如,利用给学生在学校过生日的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如,利用家长资源进行手工制作等.

纵观各种“偷懒”的绝学,他们都有一个实质,就是有效地整合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区并大胆“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也许会更符合新时期学生的心理。

那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又怎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充满了教育智慧的“偷懒”呢?怎样才能将“偷懒”上升到一种艺术高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一定要理清“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体与主导相互联系又应分清主次。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偷懒”教育的目的正是通过“放手”去锻炼和激发学生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的,其核心在于用教师的“无为”促使学生的“有为”。大胆放手给学生,即使学生有些想法和做法不够合理全面,也是正常现象,作为班主任能把握好大方向,足可以了。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学生犯错误的机会都不给。

第二,认清学校各种评比的最终目的,重过程,轻结果。

班级管理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而兴师动众的检查评比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领悟、体会、反思和践行。种种带有强制性的以检查评比为主要方式的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学校或者班级德育也不应该成为冷冰冰的道德律令的堆积,或者是第一第二第三的简单排序,而应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内化,自我约束和自律。把学校评比结果看淡一寸,“偷懒”的底气就多一分,而学生长足发展的机会就会多得多!

第三,必须有勇于做减法的勇气。

不负责任,什么事情都不管的班主任是可恶的,而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的班主任又是有点儿可悲的。要知道,勇于“偷懒”,实际上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和颠覆,是一种勇于做减法的魄力!班级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勇于舍弃原本不应该包办的东西,要知道,痛苦的剥离之中必然有一种新的期盼。有时候,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班级管理懂得“偷懒”、学会“偷懒”实际上是一种抉择,关键是在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

思路决定出路,班级管理不是光凭苦干就能有成效的,它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除了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克服思维定势,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而“偷懒”就是其中的一门绝学。“偷懒”不是什么不做,不是消极怠工,不是拖拉逃避,不是推诿扯皮,而是一种底气,一种自信,一种自我保护,一种自我解压,一种还主动给学生的胸怀,一种还精力给自己的睿智,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强烈冲击,一种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崭新诠释!

尺度把握人生,勤劳与“偷懒”是相互依赖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勤劳是一种优秀品质,而“偷懒”则是一种管理智慧,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勤劳”!只要我们肯“偷懒”、敢“偷懒”、会“偷懒”,将“偷懒”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相信我们的班级管理一定会迎来一片崭新的艳阳天!

“偷懒”,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艺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