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诸多存在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目前教育发展改革的最终走向,是促进小学生更快进步的源泉。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联系具体实际指出了对应的措施,最后通过实践效果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高效课堂。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新思想使得课堂变得开放,学生更加主动,个性得到尊重、情感态度更加得以关注……毋庸置疑,这些都更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是顺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重形式轻效率”的现象。花哨的课堂、盲目的形式主义……使得课堂缺失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有效”。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水平的进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追求课堂的“有效”“高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中暴露的问题
1.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小学阶段儿童年龄小,数学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强。比如课前预习,孩子只是把学习内容翻看一遍;合作探究时,孩子们只会被动地一步一步根据要求操作;反思小结时,孩子们只会说出一些表层的肤浅的东西。
2.花哨的课堂学习有时适得其反。现在的课堂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上得朴实,大家不一定会认可,常常容易被忽视。当课的形式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时,大家就会觉得是好课。殊不知,过多的形式往往会让孩子们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老师们会精心设计好多吸引眼球的活动,课堂气氛是high了,但是学生真正从活动中又学会了几成?
3.有效的课堂评价未能落到实处。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目标是多元的,评价方法多样的。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往往仅忽略了这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以及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并没有足够多地去关注,形式常常是单一的,有时仅流于形式。并没有能真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未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探究
1.巧用教学情境促课堂高效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决定课堂高效与否。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必须提高课堂的兴趣性,要让孩子们自主的投入课堂,让其可以在课堂得到乐趣。学生们自愿在课堂学习知识,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创建。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可以从形象的情景里学到知识,让其意识到数学的兴趣性和应用性。拿小学数学中升和毫升的教学为例,老师了解到因为两个名词的含义非常抽象,致使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弄明白这两个概念是什么。这就极易让学生第一时间意识到数学非常乏味,最终致使很多学生学习的兴趣慢慢减少。这个时候老师能够在讲桌上放置大小不一的两瓶饮料。老师的这个行动开始让孩子们心里出现疑问,且不晓得老师为何要在上面放置它们。这个时候,老师向学生们提问这两瓶饮料有何区别。学生就能够很快地做出回答,就是这两瓶饮料的容量不同。在这个前提下,老师接着向学生们提问它们的容积是多少。就会引发孩子们看到饮料的实际容积,得出大的饮料是2升,小的饮料是500毫升。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在平时易见的饮料上了解了升和毫升概念的抽象含义。运用情景教学,老师把非常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让其更容易接受知识。老师要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最终为实现高效课堂做保障。
2.以学生为主体促课堂高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对其知识的传授。例如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一些老师直接依据课本实施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拿出计算公式。这种行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根本是对孩子们实施课本内容的表面教学。所以学生学到的仅是表层的计算方式,但是无根本的进步,还无法提升其素质。另一方面,老师可把学生划分几个组,规定学生使用课本、互联网等渠道,然后进行认真的讨论得出解决方法。此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适当的提示促进其实现自主探索。比如学生通过课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而不能由此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由此老师应该提示学生比较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引导一下孩子们。在此情况下,学生会观察到两个一样的梯形就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孩子们会由此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老师需要在上课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思考,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3.优化教学方式促课堂高效
老师应该积极创新优化改革教学方式。如今,翻转课堂方式就是个高效的教学方式,需要受到老师的注意。它把先前的教学步骤实施翻转,把课堂转换为孩子们沟通和训练的场合,并且把课下转换为其学习的地方。老师能够把它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里,变革课下作业的模式,冲破教学思想的限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拿小学数学方程的教学为例,老师规定学生在家里使用课本、网络等开展独自研究。同时可布置给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定义、解方程方法等。这时学生不再获得课本内容的直观传授,却是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下凭借大量的数据资料开展自主研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常会遇见很多疑问,这正好给其学习进行了引导,为高效课堂创建做了铺垫。在这个前提下,老师必须在上课时及时让孩子们开展交流。由此学生就能够发现其在课余学习里遇到的疑问。在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4.合理评价学习促课堂高效
老师必须注重教学汇总和测评,要凭借这个环节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其内心感受到温暖与动力,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觉学生的亮点,不仅要对其长处实施鼓励,而且要注意对其短处实施改正。此时合理的教学测评必须包含对学生进步方面的评价。例如翻转课堂方式,老师察觉到部分学生尽管可以完成大体的课程计划,可是一直不能实现更高的进步,不能冲破课本的限制。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创新理念的薄弱,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主动指导学生开拓创新,而且要对孩子们适当激励。
参考文献
[1] 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4(6).
[2] 曹雪莲.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3] 张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困惑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5).
[4] 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