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浅谈一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摘要】不少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面对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和课文时,常会在处理识字和阅读的关系上存在困惑:怎样才能处理好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呢?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会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合理的融会。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先初读课文,随文正音,并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然后,结合课文,分析字形,识记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学中识字,在识字后读书,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关键词】一年级 识字 阅读 随文识字
一年级下册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有550个要求认识的常用字,25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有包括古诗在内的34篇课文。这么多的生字和课文的学习对于入学半年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少一年级的教师也常在处理识字和阅读的关系上存在困惑: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到底识字是重点还是理解课文是重点?有的把两者割裂开来,识字时只识字,阅读时只阅读;有的把两者做不恰当的掺和,破坏了阅读的情境,也干扰了识字的学习。一堂课里既要考虑识字,又要考虑学文,往往顾此失彼,事倍功半。那如何才能处理好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呢?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会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合理的融会,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时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既然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就要分步处理生字,力求把识字贯串在低年级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而随文识字教学模式就是边学文,边识字,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文识字教学模式包括这几个步骤:先初读课文,随文正音,并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然后,结合课文,分析字形,识记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随文正音
由于学生课后已经通过预习读过一遍课文了,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先根据教师的要求,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并找出这一课“我会认”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教师通过齐读课文、指名读、分自然段小组读课文等方式检查字音,及时纠正错误读音。再将圈出来的生字用PPT呈现出来,学生拼读。此时,学生已能很快地拼读出生字。这样随文正音,学生既通过阅读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在阅读中完成了生字的认读。
二、结合课文,分析字形,巧记生字
当学生借助拼音会认读生字后,识记这些生字就成了学习的重点了。怎样才能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一步是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得不少的汉字,对汉字有自己的感受和感知的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已知经验和能力,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分类处理生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课文分析字形,或是根据不同汉字灵活的选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巧识字。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的“渴”和“喝”时,我是这样做的:
请学生读第一自然,PPT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 )了,到处找水( )。”先请学生填空,再说说哪个词能看出乌鸦很渴了?学生说出“到处”,并能说出自己对“到处”的理解:“乌鸦找了很多的地方。”“乌鸦这里找找,那里找找。”等等。“那乌鸦为什么要到处找水喝呢?”学生们在我的提问后,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乌鸦口渴了,很着急。”我让学生说说口渴的感觉,很自然就想到了口渴时要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随后,出示“喝”,让学生比一比: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看偏旁,想意思,记住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再让学生当当小乌鸦,读读这一自然段,大家都把乌鸦口渴找水喝的着急劲儿读出来了。结合课文,分析字形,识记生字,活泼有趣的体验感悟使学生们自主地、积极地识字,学生尝到了识字的乐趣。他们愿意识字,乐于识字,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生字,并能正确的运用生字。
当然,识记生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汉字加减法,换偏旁法,猜谜识字法,汉字想象法,看图识字法等。其中,猜谜识字法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团、量”时,通过猜字谜:“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识记 “团”字;通过字谜“日下一横长,里子下边藏。”识记“量”字。猜谜识字法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汉字本身就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分析字形,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巧识字,使单调的笔画,变成有趣的谜语;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画。这样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课堂上,一个新字,学生们会运用多种方法去识记,在交流汇报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三、把生字放回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完成了第二步,识记生字后,再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所以,让生字回归到课文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既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理解“渐渐”一词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再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加之课文的描述,学生很快明白了“渐渐”的意思。随后通过PPT出示一些生活中也会渐渐起变化的事物的图片,如“太阳落山,树叶变黄”等,让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________渐渐_______________。”
随文识字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在学中识字,在识字后读书,较好地处理了阅读和识字的关系,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