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一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12-1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现在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但一定要注重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要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可题,可也要兼顾学生的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学好数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保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学习情境,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一个家庭的作息时间:孩子起床的时间是7:00、爸爸8:00上班、妈妈下午5:00回家做饭,让小组的其他同学将时针和分针拔到该时刻的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表演。这样,学生既能住确地认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能动手的活动孩子们特別积极,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決向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分析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词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家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決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決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例如:解决妈妈买回来10个桃子,哥哥吃了3个,弟弟吃了2个,还剩多少个?当学生做出用总数减去哥哥吃的个数,又减去弟弟吃的个数等于剩下的个数时。我顺势问,还有其它解決方法吗?学生又参与到思考中。如果没有学生想出来,我引导,可不可以先求出哥哥和弟弟共吃的个数呢?这样,学生在以后解決问题时,就会认真思考,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主动是最大的动力。"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是学好数学的根本。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窗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如自己家的人、自己家的猪牛、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书等。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決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数学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践性的词题。这样,学生亲身体会、亲自练习,就能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学习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的现实生活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