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研平台>教学漫谈> 详细内容

《我就是数学》读书推荐

发布时间:2020-06-2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就是数学》作者华应龙,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著有《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个性化备课经验》等著作!

《我就是数学》,猛一听充满了傲气!细口味感觉到也许作者是专为数学而生,也许他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与数学有关,也许他身体里有着数学的细胞……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篇一篇地翻阅着华应龙老师的这本教育随笔,走进了华老师的“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这本书是一篇篇来自教学实践的短文,不仅操作性、实用性很强,而且让人感觉亲切而富有美感。

在阅读中,你会发现,华老师之所以成名成家,收获着的“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识地寻,怎会有那份“蓦然回首”的惊喜与回味!

如果说博览群书,常能使他引经据典,一语中的。善于思考的品质才是他成功的关键。“我思故我在”贯穿着整本书。从表面上看,华老师“思”的是数学知识、解题方法、教学方法、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思”的都是数学。实际上他的“心思”全在孩子的心灵成长、终身发展。书读完了,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感悟颇深。

一、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在本书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出:华老师既有数学名师的缜密、严谨,又有语文名师的浪漫才情。如此的成功与独特,来源于他的“忙中偷懒”——阅读。老子、庄子、叶圣陶、陶行知、朱光潜等名家的观点仿佛随手拈来,这需要多少积淀?

二、教育智慧在反思之后。

名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常常令我们感叹:真不愧是名师,但是这样的教学机智是我们普通老师学不来的!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名师刹那间的“闪光”,却不知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帽子与中括号”的完美结合,是苦思冥想后的“灵光一现”;“橡皮事件”中渗透的是慎密思考的思想;“千金难买回头看”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说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华老师的课堂中,时时处处彰显着教育智慧,这样的智慧又是从哪里来的,在一次次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之后。

三、育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如果说,这本书的名字叫《我就是数学》,不如叫《我就是人师》更加贴切。华老师不仅仅是在教数学,更是每时每刻都在为“培养真正的人”而努力着。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女生不高兴地说:“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不好的人吗?”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华老师对原来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了这样的评语:“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棒。当然原来成绩好的,可能做得更棒!”短短的几句话,既表扬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又不打击学习成绩好的。于是课堂上皆大欢喜,也让我们看到华老师注意到一句话,一件小事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更是在思考如何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儿让我们感受到育人才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